</dt>
原來,早在兩年前,便早已經將蔣家及原先林家在京城的細枝末節都翻了個底朝天。
只是,那會兒蔣家雖已經將那些鋪子的地契交給了林氏及春生,卻仍與往常無異,是以,這才未曾發覺出什麼。
直至到了現下。
一名十五六歲的少爺。
沈毅堂原本面無表情的面上難得眉頭緊鎖了起來。
約莫又過了大半個月,陳相近已經將張婆子給接回了京城。
一家人時隔兩年,總算是團聚了。
張婆子已經六十有餘,將要年滿七十了,兩年不見,只覺得老了許多,頭上已是白花花的一片,眼裡只不住的含了淚,一手拉著春生,一手拉著晉哥兒,是又激動,又歡喜。
春生與晉哥兒亦是歡喜得緊。
春生與晉哥兒自幼算是由著林氏與張婆子帶大的,感情自是深厚得緊。
春生這兩年在外雖過得自在,但心裡總惦記的張婆子,直到了這一刻,一家團聚了,心中這才覺得圓滿安寧了。
因為方才在京城裡安寧下來,林氏與陳相近合計著待實打實安穩了下來,便將那處在元陵城裡的大房與二房也一併接過來,屆時在私下為其備個宅子,總歸是一家人,還是生活在一起的好。
若是大房與二房不願千里來京,仍是想要留在元陵的話,便為其在錦院縣裡,或者元陵城裡備一套宅子,在支援著兩房人開個鋪子或者做做生意什麼的。
三房明顯是發跡了,雖然已經分了家,總歸是自家兄弟,自然是要扶持的。
張婆子已經在莊子裡住了幾日,原本還擔憂著能不能適應了這裡的生活。
起先老人家忙碌慣了,莊子裡雖有丫鬟婆子伺候著,但還是極不習慣這一茬,仍事事親力親為。
甚至還要到廚房裡去幫著燒飯做菜,還是被那林氏給勸回來了,畢竟將要七十歲的人了,雖然身子骨還算硬朗,但終歸怕閃著腰摔了跤什麼的便終歸是不好了。
怎知,張婆子不在廚房裡幫襯著,便又到那地裡去幫襯著陳相近種植瓜果花卉,偶爾到村子裡各處轉悠,沒幾天,便與那村子裡各處的老太太混熟了,時常四處去竄門。
春生瞧見了,便覺得好像回到了小時候在莊子裡生活的那般感覺一樣,簡單,又溫馨。
春生在宅子裡陪了張婆子陪了好幾日。
又到了每月收賬的時候了,便又去了一趟城裡頭。
每次收賬得要忙活好幾日,平日裡,春生偶爾也會私下裡暗自巡訪一番,暗自探訪鋪子裡的情況。
前年剛回京時,便私底下暗訪了好幾遭,結果,待一過完年上來,便零零散散的換了好些人,進行了一番大的整頓後,情況已經比原先要好了許多。
現如今在京城裡頭共有十三家鋪子,有綢緞鋪子,首飾鋪子,有點心鋪子等,其中綢緞鋪子共有四家,均是直接從揚州進貨,揚州著名的錦綢,在京城賣得極好。
這日過去收賬的時候,忽然聽到大掌櫃齊叔說近日鋪子裡接到了一個大單子,數百匹綢緞的大買賣,乃是上萬兩銀子的大買賣啊,只是,目前四家鋪子裡的暫時庫存不夠,總共一起才數十匹,齊叔特意來向她拿主意。
齊叔與馬叔乃分別是這十幾家鋪子的大掌櫃與二掌櫃,原先為蔣家的效勞了幾十年,皆是些可靠本分之人。
春生原是並未曾接觸過這些賬目的,便隨著在齊叔馬叔跟前學了數月,她本就是個聰慧之人,原先在沈家府裡雖並未曾著手做過這些,但到底是長了幾分見識的。
莫說那些綢緞,首飾,一眼,便也是能夠分得清好壞的,便是那些點心,方一入嘴,也是能夠道得出優缺的。
這麼幾個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