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足一百多頁的規劃中,河西走廊——靈州自貿區——慶州工業園——長安城的經濟帶將會成為一個外貿內銷並重的經濟中心,帶動整個西夏的發展。
在這裡面,大基建是這規劃的主題。
道路、橋樑等等傳統基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條在河西走廊準備開建的公路更是引人注目。
不僅如此,陝西六路的水利工程也被提上了日程,陝西六路的潛力非常大,只要水利完善起來,支撐起整個西夏都有可能。
西夏的大夏商會也在被快速地籌建起來,陝西六路的商人們踴躍加入商會,甚至連大地主們都毫不猶豫地加入,因為如火如荼的基建建設需要的各種材料、工程隊、後勤等等採購,都會透過商會來組織,加入商會就是加入財富盛宴之中。
在這番措施之下,司馬光認為的陝西六路至少會有一段時間的混亂的情況並沒有發生。
經濟上的如火如荼,政治上也在產生巨大的改變。
西夏的政治採取的是正統的三省六部制度,這方面並沒有做太大的改變,但最大的改變是管理下沉。
歐陽辯領導下的西夏,在基層採用村民自治組織,在村一級建立村委會,這個村委會在接下來的大基建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陝西六路的水利建設中尤其如此。
歐陽辯趁著冬季的旱水期,下令各級官府進行水利的建設,村民們出人力,而其中的食宿以及防寒保暖都是官府負責,甚至歐陽辯官府還對參與建設的百姓進行補貼。
這裡面的花費太大了,司馬光去諮詢了戶部尚書盧秉為什麼要大舉的建設,盧秉給他的回答相當有意思。
“……建設水利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這當然沒有什麼好說的,不過裡面也是一本經濟賬,現在我們要促進經濟的發展,就必須促進內需,大基建的好處就是拉動內需的重要一步。
所以朝廷頒發了建設河西走廊——靈州自貿區——慶州工業園——長安城的經濟帶的計劃,而城市建設、水利建設、道路基建等等,都是這個大計劃裡面的一部分。
基建會促進鋼筋水泥以及各類建材行業的發展,這些行業發展了,國內的經濟也就活了起來了。
而給參與建設的農民發補貼,就是給農民賦能消費能力,農民有消費能力了,那麼百業自然就興旺起來了。
而且關鍵是,靈州自貿區以及慶州工業園這些年積攢下來太多的財富了,這些財富必須進行再次分配,透過這種方式,讓農民也因此獲利,最終受益的還是國家嘛。”
司馬光聽得半懂不懂,但他想起宋朝在前些年也是一直在修路鋪橋,那些年的經濟的確是發展得如火如荼,如果不是兩度市易法的傷害,宋朝不會是如今這副窘態。
司馬光的眼光不僅僅停留於此,西夏有更吸引他的目光的地方,他畢竟是個讀書人,對於教育是更加關注的。
西夏關於教育方面的措施讓他很是吃驚,在隨後頒發的《教育法》中規定,兒童滿六歲就得入學,而西夏暫時會提供六年義務教育,並且配套各類技術學校。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沒有什麼好吃驚的,但具體的內容才是最讓司馬光吃驚的。
長安城是最先籌辦六年義務教育的,司馬光去考察過,發現裡面教材與現行的教材有諸多不同。
雖然還是有幾項傳統的核心課程,但數學這些課程卻是截然不同的,而且還多了幾項所謂的自然科學,裡面包含地理、物理、化學等門類都是一些基礎的東西,但看起來非常有趣。
這與傳統的教育相比,是屬於顛覆性的改變。
司馬光對此非常感興趣,找了禮部尚書鄭雍,教育是歸禮部管的。
鄭雍對於司馬光的詢問,也並不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