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歐陽辯的詢問,王安石道:“這些年我仔細研究咱們大宋的朝廷機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相對於漢唐,在制衡上做得極好,兵權、民權、財權分立,如此這般,不虞有漢唐的分裂危險。
但是,正是因為制衡,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十分力只能發揮出五六分力,若是太平年間倒也罷了,可到了特殊時候,這種制衡卻會束縛手腳,讓國勢傾頹。
所以,我想籌辦一個新的機構,叫制置三司條例司,這個條例司可以統管一切變革的事宜,令出一門,這樣才能夠集中全力辦大事。”
歐陽辯對王安石的想法並不意外。
中國人自古以來大部分時候都是大政府思維,而王安石更是大政府主義的集大成者,他有這種想法並不出奇。
歐陽辯露出贊同的神色:“老師的考慮十分周到,想要變革,的確需要一個能夠將各方力量集中起來的機構。”
王安石喜道:“你也贊同,可我看陛下似乎有些疑慮。”
歐陽辯笑了笑:“陛下卻有疑慮,不過陛下疑慮的並非制置三司條例司這個機構好壞與否,而是時機。”
王安石皺起了眉頭:“時機?”
歐陽辯點點頭道:“變革是大事,變革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地利即是大環境,當一個國家到了大家都意識到需要改革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天時地利了。
至於人和,首先是變革主導者的意志是否堅定、資歷是否足夠令人信服、天下人是否支援。
現如今陛下剛剛登基,還沒有建立起威信,連國事都沒有了解清楚,就要貿然發起改革,別說別人不相信,咱們都會心中疑慮。”
王安石點點頭:“你說的是。”
歐陽辯笑著點頭:“另外,陛下作為帝皇,不可能親力親為的去主持改革,他需要維持各方的平衡,所以改革需要有一個領導者,老師覺得何人可以為領導者?”
王安石皺起了眉頭。
歐陽辯這話他不知道怎麼回答。
現在首相文彥博、次相歐陽修、參知政事曾公亮等人的變法意願看起來並不高,如今願意變革的,據他所知,也就是自己師徒二人。
歐陽辯職位不算低微,但是絕對還沒有能夠成為領導變法的時候,說他自己可為領導者麼?
嗯?
王安石突然領悟了過來,歐陽辯這是在委婉的提醒他。
歐陽辯笑著點頭:“老師,有變法意願、資歷上最高的,就是您了,但是您現在的資歷還是不足,如果非要讓您以低位行宰相之事,此事絕難成功。”
王安石陷入了沉思。
王雱卻有些不解:“只要陛下支援,有何不可?”
歐陽辯搖頭笑道:“無他,名正則言順矣,咱們宋人最講究這個,先不說所做之事對錯與否,若是沒有名正言順,那麼反對的人就如同過江之鯽。”
王雱不服氣道:“不服氣的就驅逐到地方去,只要陛下支援,這都沒有什麼。”
歐陽辯失笑道:“這樣只能徒然增加反對者而已,變法不能只求一時痛快,變法要取得成就,想要真正取得成果,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是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如果反對的人太多,不免人亡政息。
咱們若是在的時候還好,等咱們一蹬腳去了,新法立即就會被人給廢除了。
所以要變法要成功,咱們就得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所謂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便是這個道理。
咱們的變法,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要讓天下人都知道變法勢在必行,支援變法的都是愛國者,反對變法的就是不愛國,這樣一來,自然支持者眾了。”
王安石的眉頭皺得更緊了:“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夠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