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有可能吃得起。
在榷場上貿易的遼夏商人,在這些年裡,他們發現宋國的變化越來越大。
以前的宋國富裕是富裕,但也沒有呈現出碾壓的姿態。
很多產品也大多是一些名貴的物品,但近些年卻湧現出一些本身材質並不高貴,但技術含量很高的東西,賣得價格還不低。
而遼夏兩國賣給宋國的東西卻大多是一些原材料,價格很難賣得上去。
有不少的遼夏商人對此有些微辭,因為他們經常是一大車的原材料,才能夠換來宋國商人手上幾件商品。
雖說那些產品看起來華麗,但一看材料,還不是他們賣給宋商的那些東西?
比如說西夏商人賣給宋朝商人的毛皮,這些皮毛賣給宋人是按捆來算的,而宋人賣給他們的皮衣、腰帶、皮袋卻是按件來算的。
尤其是宋朝的一個叫清平樂的服飾品牌,一件皮衣可以賣到百貫的天價,一條皮帶可以賣到幾十貫,還有一個女士包,甚至可以賣到幾百貫的天價。
即便是這樣,還有一些貴族女對此極為痴迷,聲稱她們買的不是包,而是文化、而是信仰。
尤其是一個雕刻上用瘦歐體書寫的《水調歌頭-贈陸采薇》,據說是以歐陽明月八歲那年中秋所寫的的原字跡雕刻而成的皮包,更是被抄到了上千貫!
而宋國的商人稱之為限量版,這個版本的包只發行不到千個,而在宋國內部已經被內定了五百個,放出去了一百個,只剩四百個在遼夏榷場上售賣,搶到就是掙到。
鬼的信仰!
遼夏的商人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看到的皮包的皮就是從他們手上賣給宋國商人的,宋國商人一加工,反過頭來賣給他們就是百倍千倍的利潤,這讓他們如何能夠服氣。
他們嘴上不服氣,但身體依然是誠實的。
——罵得越兇的商人搶貨也越兇。
不是他們沒有骨氣,而是因為每個包他們搶回去,轉手就是五成的利潤,搶一個就是幾百貫的收入,你讓他們如何不瘋狂?
而馬車和皮包這些都不是孤例,有很多的奢侈品都是這樣,而這樣的奢侈品在宋國越來越多。
遼夏的商人對此也頗為不服氣,他們有人有機會去宋國,然後專門去市面上考察,他們也發現了,在宋國這些奢侈品也是一般的做法。
而那些宋國的貴族女子,同樣也是一樣在瘋狂地搶購這些東西,這樣一來,他們的心態也算是平衡了。
至少我們不是傻子嘛!
在這種情況下,遼夏兩國的人對了解宋國的一切都極為感興趣,如果歐陽辯願意,報紙隨時就可以賣進遼夏兩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