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的震驚是顯而易見的,從密州到汴京是一千里路,從眉山到大約是兩千里路,他與父親弟弟出來的時候走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如果有這火車,豈不是說大約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從眉山抵達汴京?
章惇感慨道:“你感覺到震驚很正常,因為我們也很震驚,當年我們從福建路來汴京,當年也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抵達京城,如果有這玩意,可能就幾天就到了。
對福建學子來說,進京趕考,那可算得上是九死一生,太平年間還好,到了一些不平安的年景,一路剪徑盜賊,往往就要了學子的命,如果有這火車,卻是可以少了很多的悲劇。”
蘇軾深有同感,唏噓道:“當年若是有這火車,我們父子三個也不至於見不到我母親最後一面了。”
當年蘇洵父子三人在汴京做官,蘇洵的妻子在家裡病故,等噩耗傳到汴京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了。
等他們父子三人趕了回去,別說什麼最後一面,連遺體都見不著,只能對著墳頭上的青草落淚。
蘇軾與章惇坐上了火車,經過的沂州、兗州、濟州、興仁府,一路上豐收景象讓蘇軾目不暇接。
外面的田野上,到處都是金黃色,有水稻有麥子,也有成片的高粱棉花,山林沃野,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
豐收繁忙的景象讓蘇軾頗為震驚,他的大部分履歷裡,很多時候都是在地方上,他知道地方上的情況,尤其是這些年來,大部分的地方水利建設廢弛,而天時又不太好(北宋末期已經開始變寒冷),農作物雖然還是能種,但想要有如此豐收的景象,卻是極為少見的。
章惇解釋道:“近些年來,北方的確是降水少,但只要統籌好,卻是能夠做出些成績來的。
一來我們積極興修水利,結局區域性的缺水問題,二來則是大力發展耐旱農作物,比如說棉花番薯土豆高粱這些,這樣能夠節省很多的農業用水。”
蘇軾點點頭問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糧食上會不足吧?”
章惇笑道:“的確是如此,不過無妨,現在交趾已經歸夏,光是交趾每年出產的水稻,就足以補充大夏一半的糧食了,更別說還有琉球,最近朝中已經開始計劃大力開發瓊州,瓊州那裡地理與交趾琉球近似,也是有成為糧食基地的潛力的。”
蘇軾再次震驚:“交趾歸了夏朝?”
章惇點點頭道:“是的,在攻打宋朝之前,狄驤帶著海軍將交趾收回了。”
蘇軾臉色依然帶著震撼:“收回……嗯,……收回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交趾那麼好打麼?”
章惇呵呵一笑:“也沒有什麼不好打的,也就是對宋軍來說不好打,對於大夏來說,哈哈。”
蘇軾不由得默然。
是啊,對於西夏來說,宋軍是土雞瓦狗,遼軍也是土雞瓦狗,而交趾軍隊更是土雞瓦狗。
蘇軾搖了搖頭,不糾結這個問題了,轉移話題道:“收回交趾是情理之中,不過,開發交趾和琉球是怎麼回事,那邊不是蠻荒之地麼,還能夠成為糧食基地?”
章惇笑道:“沒錯,那邊的確有一些問題,但其實也並非不好解決,只要做足準備,一樣是可以解決的。”
蘇軾皺眉道:“問題是,去哪裡開發土地,成本太高了吧?”
章惇對蘇軾的說法是認可的,他說道:“成本上的確是高了不少,不過季默對此卻是有他的說法。”
“哦?怎麼說?”
“季默的說法是,氣候不是變幻無常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根據史書記載,夏商時候是一個天氣適宜的時期,在周朝的時候,天氣變冷,因為天氣變冷,糧食產量受影響,所以整個東周動盪不安。
這個時期延續到了漢唐時候,天氣變得暖和溼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