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龍鳳交接之處確實缺了一塊圖紋,按照現有的鐵券,缺失的那塊圖樣並不會比王江兩家所持的鐵券要小,至此,也就正合了早前那第三枚鐵券的推測!而另一枚鐵券上,刻著的應是另外的圖騰!”
三人屏息而立。
待皇帝執茶潤喉時,太子才問道:“王、江兩家都一致這樣認為嗎?”
“沒錯。這個結論,正是他們在反覆推演之後,我們一起得出來的。”
“那他們還是沒想到曾經是否聽說過這枚鐵券嗎?”
“沒有。他們與朕一樣,在這之前一無所知。”
殿中再次陷入沉默。
雖然皇帝沒有透露具體細節,但是經他之口說出的結論,應該是不存在錯誤的。那麼所有的疑問最終都集中在了這第三鐵券上:它是作為什麼用意被賜與出去的?賜予的物件是誰?這麼多年了,從太祖至今已歷朝四代,這麼些年來居然無任何人知曉,而投遞匿名奏摺的人又如何知曉?他到底是誰?
“咱們是否該從那些開國功臣裡排查一番?”鎮國公提出了這樣的建議。
夠資格得到鐵券的一定是為太祖深深信任的人家,而這樣的人家,除了那些居功甚偉的功勳還會有誰呢?“會不會是在當朝哪家公侯手上?”只因當初的功勳之家如今都已經是朝中的簪纓之家。
“查過了,不可能。”皇帝言語輕緩但又果決,“按照太祖對待王、江兩家的方式,也知道持有那枚鐵券的人不可能會在朝擔任要職。”
韓陌心念一動:“但是這枚鐵券如此隱秘,連這麼多代的君王都不曾知曉,萬一這位就是走的大隱隱於市的路子,藏在朝中以此為隱蔽呢?”
這話一出,眾人皆有動容。
鎮國公瞬間看向皇帝:“皇上,臣以為這種可能不是沒有。”
皇帝問太子:“你認為呢?”
太子沉吟:“太祖行事縝密,對持鐵券之人必定有所安排,兒臣以為,阿瞞所說也許確有可能。”
皇帝點頭:“其實他若是在朝之人,那麼這份奏摺的傳遞也就更合理了。只有朝中官員,才更有機夫接近朕,也更有機會掌握到朕的行程。所以,遞帖之人,便極有可能正是被賜予了鐵券的這戶人家裡的人。”
線索趨近清晰,大夥的思緒也活躍起來。
韓陌進一步道:“正因此人身在朝中,常蔚等人作亂,他也許也是知道的,故此遞了這道奏摺加以提醒。還好皇上聖明,下即予以重視,一直在不懈追查。”
“但事情還並沒有完全明瞭,”說到這裡皇帝眉間又凝起了凜色,“太祖皇帝當初授予這枚鐵券出去的用意是為何?那些被剔除的那些礦藏究竟在哪裡?常蔚所持的疑似虎符之物究竟是什麼?是虎符?還是如同鐵券一般要緊之物?常賀帶著它去了哪兒?
“常蔚已在羈押中,他遲早逃不過一個死。眼下他的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那麼多不在官府載錄監管之列的礦藏,如若落在有心人之手,那於朝廷而言就是滅頂之災!”
皇帝已不需要說得太多,銅鐵礦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軍備,意味著抗衡的力量,常蔚沒有必須謀反的理由,但他已經暴露出私自豢養的死士,和擁有著的一定數量的武器。這隻能是謀反一條路。如若那些礦藏落在了他們手上,不管他們是不是為了反,大梁都將無寧日。
“看來眼下最為緊迫之事,是我們必須儘快找到那第三枚鐵券,”韓陌沉思後抬頭,“那些被隱匿的礦藏,也許就跟這枚鐵券有關。”
“我贊成。”太子點頭,“礦藏是如此重要,皇太祖爺爺又特地秘密賜予了這樣一枚鐵券出去,若說兩者沒有關聯,實在難以解釋。總之不管常蔚的野心跟這些礦藏是否有關,都必須儘快找到它們,然後讓官兵駐紮看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