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做了詳細的闡述,從市場到企業的組織架構,人員構成,還有競爭優勢。特別對榮耀的企業文化,願景和使命進行了深入的闡述,有許多關鍵詞環保、運動時尚和大健康。
國內可能很難理解,亞馬遜後來有一項調查報告顯示:79%的消費者表示更願意從與自身價值觀一致的品牌中購買產品和服務。
不要小看了這一資料,這可能代表了人類社會的消費方向,在物資極大豐富後,不用為生活發愁的全球消費者,特別是00後那一代崛起,他們的消費理念可能和80.90後完全不一樣:比如拒絕購買“血汗工廠”企業的產品,比如08年讀奶粉事件發生到現在猛牛可能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道德和文化的進步可能倒逼企業進步。
這樣的群體可能不會很多,也許一百個人裡面連十個這樣的“頑固分子”都不會出現,或許只有五六個,但這個群體的基數一旦放大,或者說他們有更大的消費力,那麼就可能觸發“少數法則”。
比如在米國只有不到2%的猶太人口,但是41%的食品有Kosher認證(符合猶太教規的、清潔的、可食的)。為什麼呢?也有人可以從商業的角度分析,Kosher認證是高階大氣上檔次,那有沒有可能是隻佔米國2%的人口的猶太人購買力更高,而這個認證又不是很難做到,大規模工業化生產很容易就將增加的成本覆蓋掉。所以企業為了滿足這2%的“頑固分子”增加了Kosher認證,逐漸形成了潮流。
關鍵少數人的影響,價值觀的作用,國內似乎沒有企業關注,這是超越了技術,在另一個層次的競爭。不是說做到這一步企業就很高明,講仁義道德是有條件的,宋襄公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一個小國的國君,面對大國的壓迫在生死存亡間居然不知變通的做“正人君子”
一家初創企業要在各個方面做到頂級企業的標準,不是腦殘是什麼?榮耀藉助谷歌安卓、蘋果iphone和智慧手機的東風,在最短的時間裡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可這些名氣是很虛幻的(htc的例子),要想落實,至少需要經歷一代人的時間,“企業價值觀”是催化劑,是平庸企業和偉大企業的分界線。
平衡車、無人機只是小打小鬧,曲黎講“環保”造純電動汽車,現在又捐款,除了自身的理想和信念,還在為榮耀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內涵(說的是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
“我覺得一個品牌除了技術和市場層面的競爭,還有價值觀的選擇……”曲黎的話說出來,提升了投資人對榮耀的認知,這個團隊不能簡單的用踩中了風口的幸運兒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