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頊覺得立儲的佈局,已經圓滿完成了,是時候拉開這層神秘的面紗了。
與莫清長談以後,第二天上朝,趙頊就丟擲了話題:“大宋在人才輩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我很是欣慰。
只是心中還是隱隱不安,不知道下一位帝王,會營造一個什麼樣的大宋呢?
思來想去,我覺得是時候立太子了,如此一來,我便可以帶在身邊,讓他學習治國之道。”
話題一出,大臣們面面相覷,皇上才35歲啊,怎麼就立太子了?
可是一想到先帝36歲薨逝,又覺得情有可原,大宋與歷朝歷代不一樣,皇家喜歡昏迷,看著好好的,突然昏迷薨逝,太子都是倉促上位。
如今皇上為社稷著想,怕自己又重複先帝的路,早早立下太子,自然是好事。
不用說,大臣心裡的太子人選,自然是趙傭,一邊倒的提議:
“五皇子自幼由皇后撫養,聰明伶俐,頗有太上皇風範,臣認為五皇子趙傭,是最佳人選。”
接著,不少大臣出列:“臣附議。”
天明眯著眼,聽著大臣們對趙傭的誇讚,一動不動。
趙頊笑著:“看來大家對五皇子寄有厚望啊。”
話語很和善,又充滿著譏諷,這些大臣,比如都是廖府一派的。
此時,趙恪站出來:“皇上,臣認為五皇子雖然聰明,但是多少有些魯莽,聽說他寫大字,都是要殺掉西夏。
雖然勇氣可嘉,但是殺掉西夏,可不是紙上說說的,得有實力與計謀。
萬一西夏再次發生戰爭,大宋皇帝一意孤行,是否又要重現當年的悲劇?”
大臣們不說話了,一個幼子,寫下殺掉西夏,至少他有這個勇氣吧。
但是趙恪卻把一個孩子的勇氣,曲解為莽夫,有些牽強了。
大臣們才不在意殺不殺西夏,他們只知道,王爺趙恪,不喜歡趙傭,他的話,是有力度的。
那些兩邊倒的大臣,開始犯難了,應該支援誰呢?
廖天明還是趙恪?
站隊的時刻到了,真是折磨人啊。
趙頊好像聽進去了,頻頻點頭:“那益王可有心中理想的太子?”
趙恪大聲道:“六皇子趙俊。這孩子,年紀雖小,但是毅力可嘉。
五歲就算開始讀《禮記》,《論語》,而且還能說出自己的見解,最重要的是,他心中無恨,乾淨純潔,皇上也好教導。”
這是說趙傭有心機,他要殺掉西夏,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幫他舅舅廖天意報仇。
不然,他怎麼不去殺金國,你去殺遼國,偏偏要殺西夏呢?還不是皇后平日裡教的。
終於話題說到了正題上,趙頊很是寬慰,他看看大臣問道:
“愛卿們有何意見?今日只是商討,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無論說什麼,都無罪。”
皇上說無罪就無罪?
大臣都是狡猾的狐狸,看皇上的臉色,應該是比較滿意趙俊的,於是,紛紛發表見解了:
“還是益王看得遠,心中有恨,必成暴君,多讀聖賢書,才是以仁治國,而我們大宋,推崇的就是以仁治國。
而且六皇子趙俊還小,容易教導,臣覺得六皇子可以堪以大任。”
“益王慧眼識珠,一個五六歲孩子,就能每日閱讀《禮記》,《論語》,實屬奇才,臣贊成。”
。。。。。
終於把趙俊和趙傭推到對立面了,也就是廖天明和趙恪的爭鬥正式開始了。
有些大臣擔憂,一旦立趙俊為太子,那麼朝堂必然會有內亂,宰相會輕易把太子之位讓給他人嗎?
有些大臣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