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一頓飯吃得汪琳心底升起不少複雜的情緒。
她看著杜家三口的溫馨愉快,也反思起自己與養父母的相處。
杜日恆明顯地對父母非常信賴;而杜家父母也對女兒的特質給予十足的理解與包容。
難道這就是一個完好家庭的樣態?汪琳感到既羨慕又困惑。
趁著杜日恆去洗手間的時候,杜媽媽主動與汪琳小聊片刻,除了圍繞在今晚餐點實在可口美味以外,也向汪琳說出了感謝。
「我和小日爸爸一直很煩惱她的交友狀況。雖然醫生說她只是『疑似』擁有亞斯伯格症的特質;但我們比誰都清楚,其他相關的障礙,讓她真的比一般孩子加倍辛苦。謝謝你跟小日做朋友。她常常和我們提到你,說她很喜歡你的琴聲。」
掛著禮貌的笑容點著頭,汪琳心裡卻想著別的事情,比如,「你們為什麼可以和杜日恆這麼親密?」她未能阻止自己的好奇,問句便像是害怕杜日恆很快就要回到座位那樣,著急地流淌而出。
「其實我們並不是一直都處得這麼好,」杜媽媽露出不好意思的微笑,「以前小日常常覺得我們不懂她,也常常因為我們的不理解而發脾氣。小日的那些特質使得她的人際相處很不容易,那並非只有對外。對於家人,那些困難的一切變得更明顯,情緒的炸裂更頻繁。曾經我和她爸爸不能諒解,為什麼明明是對最重要的家人,她的情緒卻最容易爆發出來?可是在外很多師長,卻對她讚譽有加,稱讚她是個溫暖貼心的孩子。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因為她對我們有著信任,才有辦法將那些情緒發出來。」
「我們當然還是希望能讓她學會更妥善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期許她成為一個更溫柔強大的人,」原先有點靦腆,不怎麼開口的杜爸爸接話,「但至少我們也更明白她一點。在應對情緒和引導她進步的時候,能試著用更柔和的方式面對。我覺得作為父母也都是在學習,可能是我們跟小日一起進步了,她知道我們是願意去理解她的,所以現在才能這麼要好。不過有時候,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在立場上的不同很容易導致對彼此的誤解;就像家長的擔憂,還有想要讓孩子過得更好所以提出的指責和糾正,容易變成孩子的困擾與煩悶,也讓兩邊的關係惡化。如果雙方都能夠真正明白彼此的用意和在意的點,關係就能改善。」
汪琳聽著,腦海掠過無數個自己與養父母相處的畫面,一幀幀的都是她將他們的照顧與關懷推開,以及那些她嫌他們煩人,嫌他們不理解自己的記憶片段。
回到家,汪琳思考了一整晚。
躺在床上,養母替她洗好換好的枕頭套,薄毯與床單散發著淡淡的香味。
雖然汪琳已經不是孩子,養母仍總是替她打理好床舖。曾經,汪琳想過自己處理,卻不知不覺成為了長期習慣,倒也樂得輕鬆;然而,這個當下,她明白養母並不是把她看作小孩,這只是她表達關懷的其中一個方式,就像那一碗碗每逢秋冬便總是在餐桌等待著她的雞湯。
杜日恆父母的那些話彷彿當頭棒喝,使得汪琳開始翻找,並逐一分析那些她曾經認為養父母不尊重她,不明白她的時刻。
這下子,汪琳意識到,從前她所以為的那些負面經歷,全都來自對於新家庭是否真能接受自己的懷疑,以及自己的保護色所帶給養父母的擔心。
原來,想要的美好家庭一直都近在眼前,是她不敢去相信,沒有去珍惜。
想通以後,汪琳翻身側躺,無聲掉淚,眼淚落在枕頭上。
儘管情況不會彈指就轉好,她仍下定決心,要開始改變對待養父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