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菠菜、冬菇、玉蘭片、胡蘿蔔、洋蔥、火腿、魚肚等好多菜放在一起大火快炒,盛盤後再煎一個荷包蛋放在最上面,色香味俱全,營養也豐富。
可“為什麼這道菜要叫李鴻章雜碎呢?
難道李鴻章會做菜嗎?”
“據說李鴻章出使美國時,招待客人時菜不夠了,廚師就把各種下腳料放在一起炒,結果大受歡迎,於是這道菜就叫李鴻章雜碎,在美國一個子就火爆起來,還有一些中餐館就直接叫雜碎飯店。”
“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兒。”
魯盼兒盛了兩碗飯,自己一碗,給楊瑾一碗,“你嚐嚐,與中餐館的哪個好吃?”
“當然是你做的更合我胃口——中餐館做菜時加了這裡的甜醬等調料,迎合美國人的喜好,根本不是真正的中國菜了。”
“對,我也這樣覺得……”
夫妻倆吃過飯,手挽手出門散步。
分開了一白天,倒似又別離許久一般,魯盼兒將一天的經歷講了,楊瑾也說:
“兩個學校已經決定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我代表歷史系與史密斯初步選了幾個課題……
對了,史密斯教授聽說你來了美國,邀請我們這週末去他家裡吃飯。”
到了美國,自然想到美國人的家裡看看,魯盼兒早知道美國人請人到家裡吃飯是親切友好的表示,對這頓飯還滿期待的。
週六上午十一點,正是約定的時間,她和楊瑾按響了史密斯家的門鈴。
史密斯與夫人開門相迎,熱情地問候、擁抱。
在中國,朋友們見面極少擁抱的,就是擁抱,也是男生與男生,女生與女生,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史密斯熱情地擁抱了魯盼兒,又側過頭與她貼了貼臉,“您好!”
非常標準的普通話,若不是面對面,恐怕會以為這是中國人說的,魯盼兒吃了一驚,“您的中文說得可真好!”
她在秀水街,也見過會中文的外國人,卻沒有一個比得了史密斯。
“我原來能看懂中文,卻不大會說。
還是楊來了,幫我糾正發音。”
史密斯夫人也笑著歡迎魯盼兒,她不會中文,問候之後加了一句,“楊夫人,你很漂亮。”
說完停了下來,等著先生幫忙翻譯。
魯盼兒搶先笑著用英文問了好,又為她的讚美道了謝。
當然,要是在中國,她會趕緊搖頭否認,再謙虛幾句,但是這裡是美國,坦然承認再感謝對方的誇獎才是正常的,而且她果真自覺很美麗。
魯盼兒便拿出兩塊絲綢方巾,“這是我從中國帶來的小禮物。”
“原來你會英文呀!”
史密斯夫人開心地接過來,直接開啟包裝紙,“好漂亮!”
美國人的習俗就是當著客人的面開啟禮物。
接著,魯盼兒和楊瑾被邀請參觀他們的房子。
是棟獨立的二層小樓,並不很大,但裡面裝修非常漂亮,男女主人的臥室裡掛著巨大的油畫,客廳最裡面牆壁上巨大的紅磚壁爐尤其引人注目,上面擺了一對半人高琺琅彩蓮紋花瓶,很顯然是中國的古董。
“楊替我鑑定了,這是清代乾隆年間官窯出品。”
史密斯注意到她的目光,笑著說:
“其實我更中意楊的那對銅鎏金飛天,只是他不肯轉給我。”
魯盼兒一笑,“如果可以的話,我想他一定願意買下這對花瓶。”
“不錯,他是個執著的收藏家。”
史密斯扶著壁爐笑問:
“聽說中國的北方也有一種燒柴取暖的方法,名叫‘炕’,與壁爐有些相似?”
“的確,現在北方的農村冬天還會用炕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