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一首詩,‘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就是說他當了三十年的官才在京城買了房子;北宋的歐陽修也慨嘆過,‘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
閒坊僦古屋,卑陋雜里閭。’一代文學大家,買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租著又破又小的屋子住……”
女生們討論的時候,男生們在廚房做菜——陳大為端了一盤紅燒鯉魚進來,因聽了一句,便停下腳步,“你也說那是歷史了,現在卻不會,我們國家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一樣,實行福利性分房,所以北京的房子不會漲價的。”
“對,”趙新月贊同,“房子是由單位分的,不用自己花錢買,當然也就不能漲價了。”
“可是福利分房不可能覆蓋到所有人,而京城的人口是一直增加的,”王曉霞還是堅持自己的觀點,“雖然說歷史不會重現,但時代的發展其實是螺旋上升的,情況總是相似,時局穩定後做官的、做生意的、文人墨客、各類的藝術家……
都會逐漸向京城匯聚,京城的房子總不夠用,只能越來越貴。”
菜做好了,男生們回到屋裡,自然而然地加入議論,錢進坐在王曉霞身邊,意見卻與她相反,“隨著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確實越來越多,住房也越來越緊張,不過眼下北京各單位都在建房解決這個問題,大家能分到房子當然不會去買——我是學經濟的,這叫‘非經濟發行’,所以房價並不會漲價。”
“我倒是支援小霞,北京的房子現在就供不應求,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人來北京,只能越來越貴。”
楊瑾也表明觀點。
兩方爭論起來,涉及面也越來越大,經濟問題、人口問題種種,又旁徵博引,舉出無數的事例……
魯盼兒開啟一瓶通體葡萄酒給大家倒上,“大家只說蔡姐的房子是不是應該買吧。”
錢進卻先問:
“毛巾廠蓋新房子了嗎?”
“蓋是蓋了,不過只蓋了兩棟樓,一共六十多戶,現在大家都盯著呢。
聽我爸說,要按工齡、職務、家裡人口、住房情況分配,蔡叔叔已經退休不能再分,倒是蔡大哥有可能分到別個騰出來的一間小房,蔡二哥和小弟都沒有希望。”
“就算蔡大哥一家搬出去了,家裡住房寬鬆一點兒,但小弟遲早也會結婚,又迴歸了原點。”
魯盼兒就說:
“所以我覺得蔡姐還是應該買房。”
“宏觀問題與微觀問題不能混為一談,眼下大多數人不必買房,當然大家也買不起,單位會根據情況分配住房的。”
錢進搖搖頭說:
“但是蔡穎情況不一樣,她近期不可能有工作,也不可能分到住房,倒是可以買。”
“蔡穎本可以再等等,毛巾廠遲早會給她家再分房子,居住條件一定會改善的。”
陳大為說:
“不過,你弟弟太自私了,就怕你家分到房子也沒有你的住處,還是買吧。”
“毛巾廠明年還打算蓋兩棟樓,可是還不知道上面會不會批呢。”
因此趙新月也說:
“蔡穎,我也支援你買房子。”
大家思路雖然不同,但落到蔡穎買房的問題上,最後的想法竟然是一致的,蔡穎就下了決心,“你們肯定都是為了我好,我就買吧。”
第169章 一個條件
蔡穎雖然決定買房, 但是她又提出一個條件, “我只買一間房, 不能超過三百塊錢。”
“哪裡有不超過三百元的房子?”
趙新月就說:
“楊瑾的房子花了一千二百元呢。”
一個生產隊的,魯盼兒最瞭解蔡穎的情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