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起想要扔一邊,她眼明手快才給攔下來放回原位,咕嚕又想扔,她又給攔回來,如此反覆,數次之後咕嚕終於不再執著於扔掉石子,任她把白子放回原位。
她以為它終於想通,卻見它施施然將黑子放在了自己的白子之上!
“贏了~”似乎以為她沒聽到,咕嚕又歡快地叫了一聲。
麥冬扶額,到底是她的講解有問題還是某龍的智商有問題。她決定放棄這個失敗的遊戲,轉向下一個,這次她一定要選一個完全不用腦子的遊戲。
看咕嚕還在期待地望著自己,她只好敷衍道:“嗯嗯,咕嚕贏了,咕嚕真厲害!”正在她想說處下一句“那麼我們開始下一個遊戲”的時候,就聽到咕嚕興奮又期待的聲音——
“咕嚕贏了,鼕鼕聽話。”
什麼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麥冬總算知道了,對此她只有一個感想——好疼。
但人不能言而無信,尤其是教育小孩子的時候,老祖先有曾子殺彘的典故流傳,她也不能食言以免教壞小孩。
於是——
“鼕鼕,抱~”
嗯嗯,不算過分,給抱。
“鼕鼕,親~”
小孩子嘛,就是喜歡親親,給親。
“鼕鼕,肉~”
長身體胃口大,可以理解,給肉。
“鼕鼕,鳥,討厭,走~”
——適可而止啊!
雖然食言不好,但是過度溺愛予取予求更加不是教導孩子的正確方法,教會孩子知足和適度很重要,於是,某人義正言辭地拒絕了某龍的要求,並單方面宣佈這個遊戲的贏家獎勵到此結束。
聽到獎勵結束,咕嚕水汪汪明亮的大眼睛似乎瞬間灰暗了一半,嘴巴癟癟地望著她。
麥冬不為所動,隨即就決定開始下一個遊戲,當然,為了不再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獎勵內容作了限制:只能提親親抱抱要食物這種要求,而且,只限三次。
咕嚕皺著小眉頭想了想,半晌,終於勉為其難地點頭答應了。
下一個遊戲是扔石子。
這也是麥冬小時候玩地很好的小遊戲之一,即手握兩顆石子,手部運動使兩顆石子交錯上升、回落,完全不需要智商,只需要手指靈巧,動作熟練,技巧高超的可以掌握更多顆石子,甚至兩隻手都用上,不過鑑於咕嚕方才的表現,麥冬決定還是隻教最簡單的單手兩子。
不過已經很久沒玩,她還是有些擔心自己玩不過咕嚕的,因此趁著教導它玩的時候熟悉了下手感,感覺差不多了才正式開始。
開始後,麥冬發現自己之前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石子從爪縫中“啪嗒”掉下來,隨即被撿起,又“啪嗒”一聲掉下來,又撿起,又掉,又撿,又掉,又撿……如此重複十次之後,撿石子的咕嚕沒膩煩,一旁看著的麥冬卻快看花眼了。
看著咕嚕的指間距,她終於意識到,玩這個遊戲,她根本就是在欺負龍。
第三個遊戲,丟窯兒。
丟窯兒是麥冬在爺爺奶奶村子裡學會的遊戲,只需要在地上挖十個窯兒,並列兩排,一排五個,每個窯兒裡放五顆子,一共五十顆子。子一般是用苦楝樹的果實,被叫做“楝豆兒”的綠色小球充當,但沒楝豆兒的季節也可以用石子代替。兩排窯兒一排屬一方,也就是兩方的“地”,兩方最初每人二十五顆子,五塊地。第一局剪刀石頭布,贏者先行,先行者隨意選取一個窯兒,抓出裡面的所有五顆楝豆兒,按一個方向依次丟入窯兒裡,一個窯兒裡一顆,手中楝豆兒丟完再抓取下一個窯兒裡的子,直到下一個窯兒是空的,那麼下下一個窯兒裡的子就是自己吃到的,然後再換後行者任選一個窯兒按同一方向一次丟子,遇空吃子,而且吃子是可以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