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他不肯和離 第8節(2 / 4)

敢沾上東宮。誰都不是傻子,即便此時是奉詔行事,可太子一倒,東宮屬官必定會被清算。既如此,不如不提。

是以,謝煐身邊唯一的力量便只有三千東宮衛。這是衛國公當年親自回京和嘉禧帝談判下來的,所有護衛皆由衛國公調派換防。

而全京城的“太子黨”,也就是謝煐身邊的兩個伴讀一個幕僚。

薛明芳是衛國公最小的孫子,五歲就被衛國公送到謝煐身邊。一年後,東宮裡又多了個也是五歲被送來的賀蘭和,他是先皇后的表侄,謝煐和薛明芳的表弟。

賀蘭家是薛家的僚屬,一直在軍中設計改良軍械器具,不過賀蘭和之父卻是走民用工具的路子,帶著兒子回京後更是潛心鑽研。賀蘭和從小耳濡目染,也對此道研究頗深。

張嶠的來歷要複雜一些,他出自當初主持大局的太皇太后的族中旁支。張氏一族雖無人在朝中擔任要職,太皇太后之弟卻是名滿天下的大儒,族人中飽學之士眾多,散於各地書院中任教,稱得上是桃李滿天下。

幾年前,張嶠進京拜會張氏族長,懇請其舉薦自己參加科舉。但後來被張家查出他生父犯過事,已被除族,因此遭到拒絕。悲憤的張嶠酒樓買醉,恰巧遇到謝煐,便自薦入東宮當幕僚。

這些,都是朝野皆知之事。

現下,這寥寥三人的“太子黨”就全被人捏到了七寸。

謝煐讓孟大先退出殿去,隨後往椅背上一靠:“都來說說你們手裡的東西。”

薛明芳性子最急,將手中紙卷拍在案上,急聲道:“你們可記得前朝開國之時,那支無往不利的強大軍隊曾在江夏大敗。一則因為北地兵不慣水戰,二則江夏城中有一擅制弩者,城牆上架滿了一種八連強弩,傷敵無數。可惜前朝皇帝因為損失太慘重,攻下江夏後就氣得將弩全毀了,制弩者也不知所蹤。我現在懷疑,這個就是那種強弩!”

他指著弩機圖紙興奮地解釋:“看這上面畫的弩箭,箭頭如斧,可射五百步!還有旁邊這架小連弩,從標示的體積與重量看,完全適用於單兵!”

張嶠有些奇怪:“你們薛家軍不是不愛用弩?”

薛明芳瞪他一眼:“誰說的,守城誰不愛這種大殺器!接戰時不愛用是因為單弩沒有弓箭靈活,射程也太短。但有單兵用的連弩可又不一樣,有了它,戰陣可以加入更多變化。不過,想也知道工藝肯定很複雜,難以大範圍推廣。”

謝煐點下頭,接著看向賀蘭和:“章臣那張圖呢?”

“是一種改良的耕犁。”賀蘭和鋪開圖紙,一邊指點一邊細說,“現今的犁是直轅,這架改為曲轅,整座犁架就小巧輕便許多。而且轅頭還裝有可轉動的犁盤,便於轉向調頭。我粗略估算了下,和如今的直轅相比,耕地時能省不少力。其實最近家父也有改良耕犁的想法,他的初步構想也是改直為曲,不過還未實驗。”

薛明芳不由得嘀咕:“還真是照著我們的喜好來啊。”

他話音落下,幾人一同看向張嶠手裡那一小疊紙。

張嶠拿在手中翻動一下:“這疊紙被一側的線縫起,如此裝訂,不僅更便於觀看與儲存,反覆觀看也不易散破。這可真是巧思,白三郎明顯是將我們三人的來歷都打聽清楚了,投我們所好。”

薛明芳拿過去試著翻翻,卻道:“好用是好用,可這得用上好的紙,才能又軟又韌,不便宜呢。”

現今多用卷軸裝與經摺裝,也是因為紙張大多厚實堅硬。

張嶠面色有些古怪:“你看最後一張紙。”

薛明芳翻到最後定睛一看,只見上面寫著一行小楷——另有改良造紙法,可制低價輕薄紙。

三人看著那行字,一時間都默默無言。

謝煐再次看向賀蘭和:“這兩張圖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