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因婚配,或因家族,或因交際享樂,周旋在人際交往當中。
紀解元已經在靜心讀書。
厚冰無裂紋,短日有冷光。
一個讀書的冬日,漸漸過去了。
化遠三十八年,正月十五。
紀元推開禪房的窗戶,卻有些推不動,出去一看才發現,這窗戶也凍住了。
今年的年前年後,似乎格外冷。
紀元搓搓手,乾脆清理起窗戶的積雪。
窗戶收拾好,紀元伸伸懶腰。
好像又要啟程了。
這次的目的地,京城。
化遠三十八年, 會試年。
去年鄉試,今年會試,每一次的考試, 都更加艱難。
如果說最開始的童試, 是整個建孟府幾十個縣讀書人的比試, 錄取率還算可以。
但鄉試, 就是整個建孟府所有縣城秀才們的比試。
能考上秀才,就說明大家的學問。
在秀才中優中選優,最後得出舉人。
多少人,考個五六次七八次也考不上,最後只能遺憾離場。
許多人就是卡在考舉人這一步。
可要說,考上舉人猶如登天之難。
但對於舉人上面的進士, 很多人便直接止步了。
相當於,你剛讀書的時候,覺得自己考上初中輕輕鬆鬆,考上高中大學也還可以。
但要說自己能考上前二的學校, 大多數學生直接望而卻步, 直接換賽道了, 沒必要為不可能的目標努力。
或者說,學到現在,自己幾斤幾兩已經很清楚了,再往上斷無可能。
在村裡,縣裡,自己可能是第一第二。
而鄉試相當於省考, 全省學生裡, 原先村裡的第一第二,能佔個幾十名開外已經不錯了。
會試, 這種全國考試,多數人不會有什麼信心。
能踏進舉人門檻的,便是今年的舉人最後一名,他也是普通讀書人中的天才了。
可惜他的天分對比真正的天才來說,就是普通人跟天才的差距一樣,幾乎有個鴻溝。
像很早之前,紀元蒙師趙夫子的好友黃舉人。
他三十多歲中舉,當機立斷,不再考進士,直接做官。
就是知道,自己再考下去也無意義,不如抓住機會就職。
還有直接在府城當官員的舉人們,也是放棄了科舉之路。
倒是在府學做夫子的,多數還能再次應試。
反正想要考進士,就不能在朝廷裡做職官,這是歷來都有的規矩。
在旁人眼中,高高在上的舉人老爺們,面對會試的考試,還是望而卻步。
可見會試之難。
但要說,大家不想做進士嗎?
那肯定是想的。
天齊國之初,舉人跟進士還是並用的。
但如今科舉興盛,三年一次的大選,舉薦不知多少人才,自然更重用進士。
不只重用進士那麼簡單,還要嚴格按照進士的排名來用。
之前講,進士分為三個等級。
一甲前三,為進士及第
二甲大約在三十人,是進士出身。
三甲在一百多人,則為同進士。
三榜之間井然有序,不可混淆。
後續職位的安排,人才的選用,也會參考三榜的名次。
而每上一步,下面都是無數讀書人的肩膀。
再厲害的天才,能考上三甲同進士,都能喜上眉梢。
沒辦法,天外有天。
你覺得自己是個天才。
但這世上總有比你更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