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才讓本地沒有太大損失。
四十年的時候,寧安州的水渠跟蓄水池都修好,山上的雨水下來,對本地沒有太大影響。
就像現代人習慣便利的水利設施之後,普通的大雨對人的生活影響不會很大。
但要放在古代,許多時候的大雨,一定會釀成洪災,可依託水利設施,普通的災害不會對人的生活造成太大影響。
寧安州也是如此,他們有了水渠之後,雖然還會關注天氣,但不像之前那般恐慌,大家也不大提起此事。
但對沒有水利設施的地方,一場普通的大雨,可能都會讓田地受損。
靠近寧安州的景國人,連續經歷了三年的自然災害。
日子過不下去,王室還在徵收苛捐雜稅。
這種情況下,不跑是不可能的。
放眼望去,天齊國的寧安州,便是最好的選擇。
大家都不用多想,腳步已經朝東方過來了。
還是那句話。
過了緩衝區的臘南土地,直接就到寧安州,隨便在州內找個山住下即可。
也是去山上砍樹的伐木會人警覺,發現不對勁後,沒有聲張,直接找了官府稟報。
劉同知原本以為,這是統計本地人口時,被他們漏掉的自然村寨,頭髮都要急掉了。
整個寧安州都在發家致富,怎麼可以拉下他們?
不查不要緊,一查下去,竟然近兩萬,劉同知都覺得沒法跟紀知州交代。
當然了,發現他們的真正來歷之後,劉同知心道:“還不如是未統計的自然村寨呢。”
“這樣都涉及兩國外交了啊。”
他們寧安州岌岌可危。
紀元聽完之後,直接道:“他們當然是天齊國未統計到的人口。”
啊?
紀元道:“去年前年統計人口的時候,不小心把他們忽略了,如今再填補上即可。”
啊?
這是,把人認下?
當作天齊國,乃至寧安州百姓對待?
“若承認,這是景國人,那我們要怎麼辦?”
肯定要把這些人送回去啊。
可他們願意回嗎?
肯定不願意。
一邊是欣欣向榮的天齊國,一邊是虎視眈眈的景國。
他們這會回去,肯定會被景國官員責問。
所以,強行讓他們回去,會發生什麼後果?
這些人必然會四散而逃,逃到天齊國各地,到時候就更難管了。
堵不如疏。
就讓他們留在這吧。
景國來問,就說不知道。
你們說這是景國的百姓?
那拿出證據啊。
等問到最後,必然會迴歸武力值的對拼。
而那會,他們寧安州的軍隊,也已經組建起來。
紀元把方方面面分析好,劉同知瞭然,立刻著手去辦。
那些在山上的景國人也很忐忑,不知道他們以後會怎麼樣。
誰願意離開家呢。
但在景國,真的過不下去。
景國王室,恨不得把人扒皮抽血,還迷信獻祭童女。
既要他們的糧食,還要他們的兒女。
這日子真的過不下去。
這種忐忑當中,他們也沒忘記開耕。
開耕梯田艱難,他們又沒有工具,只能找趁手的石頭,木棍,乃至用手來扒田地。
這在現代人,乃至天齊國許多人來看,都是不可思議的。
可景國人卻已經習慣這樣做。
劉同知帶著農司,戶司的人過來時,只覺得被狠狠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