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鼓勵農戶飼養耕牛,到鼓勵百姓開荒。
因為接觸過農司的人,自然瞭解養耕牛所需的青儲料。
但天齊國會做青儲料的人並不多,他也沒能找過來。
化遠三十年算是他正式調任的第一個任期。
到如今的化遠三十三年,已經的第一個任期的最後一年。
從臨時調撥到現在,已經快五年時間。
正榮縣的百戶耕牛數量,終於增長到他來時的三倍。
可這樣的扶持還是太過脆弱。
前年的病牛讓縣令很是憂心,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培養獸醫,這才穩住局面。
現在聽說青儲料的出現,更是對養殖耕牛有好處。
這樣看來,他的這幾年做的事沒有白費。
今年年底,就會有人過來接任,在下一任來之前,這些事肯定要處理好。
所以縣令才會有此一問。
縣丞是縣令的屬官,是縣令帶來的“班底”,自然明白縣令大人在擔心什麼。
“大人,咱們都在加緊處理公務了,一定會之前做完的事給完成了。”
“青儲料那事,有紀元在辦,多半不會出什麼差錯。”
所以衙門上下都很忙。
之前留下尾巴的事,徹底做好才是,否則後來要是理念不合,很多東西就要半途而廢。
還有各部的賬冊名目等等,都要在年底準備好。
雖說明年三月才離開,可現在已經是化遠三十三年的八月份。
滿打滿算,還有半年多。
不知道青儲料就罷了,既然知道,肯定要看著青儲料穩定的。
不過縣丞講得也對,有紀元負責這件事,大概不會有錯。
別看他年紀小,人卻十分聰明。
說不定,以後還會是同僚。
縣令嘆口氣:“繼續忙吧,可惜此地的牲畜養殖,還未能到三戶一頭牛。”
“您已經盡力了。”縣丞道,“最開始接手這裡時,那可是二十戶只有一頭牛啊。”
天齊國對官員是否稱職的標準很是細緻。
至少規定上是很細緻的。
像每百戶多少頭牛。
每個地方多少人出多少秀才,以及等等等等。
全都是官員的考核標準。
像前朝盛世時,也未能達到三戶一頭牛。
在現在這個縣令手裡,能把正榮縣變成六戶人家,至少有一頭牛,已經很厲害了。
當然,這算數也不夠精準。
畢竟像縣丞牛家,堡李村李家這種,一戶就百頭牛的,很容易就把低位者給平均了。
大概就是,小明今年收入一百塊,你收入兩塊,對外面說的,就是你們兩個去年一共一百零二塊。
前者說低了,後者說高了。
縣令原本想做的,就是平衡後者。
但做著做著發現病牛,以及正榮縣缺獸醫的事,幾次向上峰請示,才逐漸改變如今的局面。
想要養好一頭牛,都是千難萬難。
更別說讓全縣每三戶都能一頭牛。
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實現起來更是艱難。
“希望多出些紀元這樣的學生。”縣令道。
從他不忍兩個馬家湯圓因為他而虧本,所以幫忙寫食譜,在事後也不聲張,就能看出紀元的品行跟機智。
那些,都是一個好官的特質。
自己當了多年縣令,才明白的道理。
紀元小小年紀就本能做出這些行為,他看著都暗暗點頭。
“安紀村青儲料的事,一有訊息,就來報我。”
要說安紀村不著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