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憂民之憂者,必然水到渠成。
四月初八晚。
第一日考試結束。
紀元分析了下,第一場考試內容都是《論語》。
第二場都是《孟子》。
難不成明日上午中庸跟大學各一道。
下午考五經兩題?
這麼看的話,好像確實是如此地規律。
最後一日上午,就是最後一場第五場的考試,應該是孝經跟試帖詩。
總的來說,跟正榮縣縣試順序沒差太多。
但每一場的考試是一本本的考。
也算有規律。
四月上旬的天黑得很。
紀元卻早早閉上眼,先是默背中庸,再默背大學。
這兩本加起來不過五六千字,背起來不難。
如果明日上午真的考這兩本,那他算是再次複習。
等到快要休息,紀元才點上蠟燭,鋪了被褥睡覺。
也不知道是不是習慣了。
還是以前睡過更差的床。
紀元沾了枕頭就睡,睡得還很香甜。
每逢大考,他的睡眠質量都格外好,像是身體都知道,必須好好休息,才能好好考試。
四月初九早上。
醒來的學子們看著手裡新做的餅子,正榮縣十二學子不再狼吞虎嚥,不管這餅有多香,都要吃個五分飽即可。
等試卷發下來,紀元定睛一看。
第一題出自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
第二題出自大學,“大學之道。”
看到第三場考試的兩題,紀元幾乎能看出出題人的惡趣味。
昨日的考試,一日論語,一日孟子。
都是第一題起手很難,第二題簡單。
今天的考試,一箇中庸,一個大學。
看似中庸的“君子之道費而隱”不好答。
其實大學的一句“大學之道”才是包羅永珍,答不好就是四不像。
這題目出得不刁鑽,卻帶著一股惡趣味,就是要讓學生隨時落入“陷阱”。
四書題目都是這樣,下午五經考試,紀元都有些期待出題人會給什麼題目了。
第一題:“君子之道費而隱。”
意思是君子之道廣大而且精微。
看著似乎有些矛盾,但同樣在闡述君子之道。
實際是講,一個君子,做到聖人一樣的境界,也能做好普通人的事情。
結合上下文的話,拿君子跟普通人相比,跟聖人相比。
是在講君子是可以學習並進步的,最開始都是普通人,等達到最高的境界,那就是聖人了。
從這點破題,應該問題不大。
如果從普通人做到聖人,可以從努力學習分析,也可以從實踐分析。
只要沿著一條線寫下來,文章便成了。
第二題,也是紀元無奈的題。
“大學之道。”
這句後面很多人都會背誦。
但凡是個讀書人,總會背的內容吧?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再後面便是解釋大學的原則到底是什麼。
而大學之道,翻譯一下就是。
大學的原則是什麼?
比如問你,學語文的意義是什麼?
學物理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一個千人千面的回答,當然,問語文要圍繞語音,問物理要圍繞物理。
問大學?
自然要圍繞大學。
可《大學》講的又是什麼?是格物致知,是誠意正心,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