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職業軍人,在寧安州當地尋找合適的駐紮地。
後者民兵的徵調,則由紀元完成。
這原本也是正常流程。
可寧安州的百姓又不是傻子,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也都發出同樣的疑問。
“寧安州,是不是要徵兵,要交田稅,人頭稅了?”
此事一直懸在整個寧安州百姓的頭上。
雖說新寧人還在疑惑。
這不是必須要做的嗎。
他們在景國,不單要交這些東西,還有很多雜七雜八的稅收。
但對本地人來講,還是覺得難受。
雖說心裡早有準備,可該難過還是難過。
算起來,這已經是他們歸入天齊國的第五十二年。
確實要交了?
一想到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官府要分走兩成,不少人都覺得沮喪。
這種沮喪是正常的。
種田不容易,糧食又那樣珍貴。
即使如今田地增產一些,可如今算下來,增產的部分都要交上去?
那他們辛辛苦苦那樣久,是不是給官府作嫁衣?
可能要交田稅這件事,仿若一盆冷水,撲在寧安州百姓的頭上。
放在其他地方,可能會說寧安州的人矯情。
別人都交,你們憑什麼不交。
但要放在自己身上,即使再知情識趣,那也是真真正正要付出糧食的。
想到這,心就跟油煎一般。
不少百姓已經算賬了。
馬上秋收,一畝地差不多產三百五十斤糧食,交上去七十斤,自己得二百八。
跟之前確實差不多。
紀元見此,就知道有些事必須要早點做了。
按理說,他應該等到景國跟天齊國的爭端結束之後再去做。
可現在看起來,必須按照原計劃出發。
去找占城稻,去找更優質的稻種。
此事刻不容緩。
紀元想要佔城稻, 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就有這個想法。
但一直沒能實現。
兩地事情太多,駐守的將軍沒來之前, 他更是不能亂走。
現在手頭的事情終於告一段落。
鎮南關的情況穩定, 張將軍也是靠譜的。
寧安州的三條道路也已經定下, 按部就班修建即可。
就連此地的官學也已經修好, 更沒什麼擔心的。
主要問題就在於,不說鎮南關跟寧安州,就說整個滇州府,乃至天齊國,糧食的產量都太低了。
紀元透過各種方法,修水渠, 提高戶均的耕牛數量,以及等等等等。
也才讓本地的稻子漲到一畝地三百五十斤左右。
如今再一交稅,產量又回到從前。
寧安州的兵役已經恢復。
田稅等等,也會跟上。
紀元之前給的主意, 讓寧安州劉同知給朝廷發文書, 想用來拖延時間。
算下來, 也拖延兩年了。
這樣來看,距離交田稅,人頭稅不會太遠。
當然了,交稅是一定要交的。
否則本地的建設,兵士的糧餉,乃至當地治安, 甚至官學擴充, 哪個不需要銀子。
既要交稅,又想讓當地百姓多收糧食。
解決方法只有一個。
提高糧食的畝產。
特別是主糧的畝產。
紀元處理完寧安州其他公務, 便去附近的官田看了看。
官田被分出來一部分,專門來培育天齊國各地的稻子。
三四月播種,八九月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