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爺爺聽到這位年輕知州的話,只怕會興奮的跳起來。
不過,也就是紀知州說了。
換了其他這樣年輕的官員說此話,大家肯定不信。
石偉忠埋頭做事。
他有點好奇,這礦井怎麼才能活過來。
那麼深的水,如果靠人一桶桶往外倒,根本不可能。
紀元也看到石偉忠了,並未說什麼只是跟高夫子告別,還道:“夫子,等我把肅州城的事情處理好,馬上就回來,您也別送我,以後咱們還要經常見呢。”
高夫子無語。
不過這話也對?
紀元著急回肅州城,確實是要安頓手頭的事情。
他來肅州,人人都盼著他趕緊培育良種,趕緊研究出橡膠草的用法。
可誰也沒想到,紀元竟然跑去廢棄的礦井縣城了,而且有不回來的趨勢。
不管是上級河西府,還是本地商會以及農戶,甚至隔壁府的知府,都不知知曉原因。
不是不信紀元。
而是良種跟橡膠真的很重要。
特別是良種。
那些種稻子的地方,都在爭相詢問占城稻的情況。
而寧安州的占城稻到底有多好,甚至已經從天齊國的最南邊,直接傳到最北邊。
誰聽都要心動。
他們這地方種不成水稻,只能眼饞了。
要不是紀元過來了,估計連眼饞的份都沒有。
什麼?
不至於那麼誇張?
那隨便說一下占城稻,以及紀元培育出來的優質稻種資料,大家就明白了。
先說占城稻。
能讓西南小國設了騙局也要來的占城稻。
最新的資料,週期為七十五天,均產在四百八十一斤。
這個重量好像沒有太大變化。
問題在於,這次一共種了六十多萬畝田地。
田地多了,均產還那樣穩定,就說明無論土地如何,都適宜種植占城稻。
這麼好的稻種,差點分給外族五千萬斤。
先皇走了之後,自然不會再給稻種,還要追究他們的責任。
那麼這樣多的稻種,就分給滇州府各地的衙門了。
再由衙門分給當地的百姓,種子自然是購買,不過那購買價格也不高,跟普通稻種差不多。
而寧安州的普通稻種,其實也不普通了。
種植週期同樣是半年,但畝產已經在七百斤左右。
有些地方氣候不適宜種多季稻的,就很適合去買這種普通寧安稻。
沒錯,這種畝產七八百斤的半年生稻子,已經被稱為寧安稻了,這名字也好聽,寧安寧安,多吉利的名字。
天齊國只要能種稻子的地方,都在翹首期盼。
氣候適宜的,都多種兩季占城稻,又或者占城稻跟寧安稻配合著種植。
不適合的,那就只種寧安稻,畢竟產量在那的。
等到各地衙門前去寧安“取經”。
這才發現,寧安州的官田簡直是寶藏。
耐旱的稻子,耐澇的稻子,防蟲的,防病害的。
反正各種稻子都在培育,總能找到合適你們當地的。
寧安州的官田簡直了,就是大寶庫啊。
聽說新皇已經派戶部的人前去檢視了,不出意外的話,這種模式會大範圍地推廣。
雖說後續的事情,發生在紀元離開寧安州之後。
可這些變化,人人都知道跟紀元有關。
偏偏他還不邀功。
他是不邀功。
但事情傳到河西府,當地知府的心跳得撲通撲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