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30(1 / 2)

認清自己,是件多麼重要的事。

天下之道不可能離開這件事。

人的想法看似很小,但影響的就是自己本身。

這個人是好是壞,全在一念之間,只有獨處的時候也保持本心,保持自己的中和,才能做一個真正的中和的人。

這樣的人多了,國家跟社會才會安定云云。

所以,君子可不慎乎?

所以君子能不慎獨嗎?

這篇文章寫完,早上竟然過了大半。

紀元起來活動活動筋骨,把上午兩篇給謄抄一遍,正好發中午的飯食。

鄉試發的吃食依舊是乾巴巴的餅子,甚至是早上做的。

也有考生說這是“豬食”,他們這些考生就是圈裡的豬。

此話是有辱斯文,但私下裡不少人是認同的。

可該吃還是要吃一點,下午還有考試呢。

第一場考試為兩日時間,紀元也就放鬆了會,中午甚至閉目養神。

再起來,繼續做四書的。

依舊是五百字。

學究依舊押題很準,確實出自《孟子》。

第三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

此題出自《孟子·盡心》。

講的是一個典故。

孔子五十多歲的時候,曾任魯國大司寇,在齊魯兩國會盟的夾谷之會上為魯國贏得外交勝利。

可惜短暫的政治頂峰,迎來是出名的,魯公不分祭肉給孔子,孔子決定離開魯國事件。

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作為祭祀用的肉,國君都會分給自己的臣子們。

而魯公每次郊祭,都會分肉給孔子,那次卻故意不給,所以孔子離開,這也是出名的“周遊列國”。

而這題的前後文說的,就是分析這件事。

孟子作為積極保衛孔子思想的“門人”,他說:“虞國沒有重用百里奚所以亡國,秦穆公用了他成了霸主。可見不用賢能的人,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

之後又舉了很多例子,大概就是說,不用賢能的人,國家就會滅亡。

再後來,就是這句“不知者以為為肉也。”

結合上面的典故,意思是,孔子在魯國當司寇,魯公卻不重視,連祭祀用的肉都不給。

不知道孔子的人,以為他是因為祭肉所以離開。

知道他的人,認為他是因為魯國國君的無禮。

但是呢,孔子不想多說什麼,因為他害怕因為這點事,國君被指責,所以才用祭肉的事情離開。

孔子多麼有賢德啊,這種仁德君子,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為為肉也。”說的是什麼了。

這句話拿出來,頗有些現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評價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釋,其實也是他的猜測。

可總體來講,就是告訴上位者,任用有賢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還是孔子這樣受了委屈也不會多說的賢能。

或許是這樣的思想,千年來的讀書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響。

任用有賢能的人,這沒錯。

但什麼是賢能,卻還要再思量。

紀元繼續寫:“揣聖人之所為者,知不知皆無當也。”

“甚矣知聖人之難也,為肉耶,為無禮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僅如是云爾矣。”4

揣測聖人為什麼那麼做,不管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實際。

想要知道聖人的做法是很難的。

為了烤肉嗎?為了不守祭祀禮儀嗎?

誰知道呢,知不知道都是那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