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父親這份收入,全家都靠程亦珊在官學的掙得銀錢過日子。
裡裡外外的,若不是程亦珊,確實如葉大人所說。
紀元並未多說,只是回去之後,又流出幾幅青堂先生的畫作。
好在知道他馬甲的人並不多,還能真的賣一兩副出去,順便把答應給陳知府,王學政的畫作送過去。
程亦珊那邊卻異常堅強,她已經經歷過一次,不怕再來第二次:“再說了,這次還不用流放呢。”
紀元跟著點頭,又覺得不對,換了個話題:“女子考試的結果如何?”
“情況跟之前男子的差不多,不過來報名女子更多了。”程亦珊笑著道,“這就是個好的開始。”
紀元點頭,這確實是個好的的開始。
官田那邊的占城稻,也終於要收穫。
三月二十,占城稻一號一代,終於全部收穫了。
說起來,其實沒過多久。
去年十二月種下,今年三月二十便完成收穫,這種水稻的生長速度,讓寧安州不少農戶都覺得驚訝。
但是再一打聽。
官田那麼精心伺候,一畝地平均的產量也只在二百一十斤。
二百一?
未免太低了。
人家官田還是精心伺候,若換了其他人,肯定在二百以下。
所以這占城稻一號一代,註定是個失敗的作品。
不過,大家依舊按照原定的計劃,繼續種植占城稻的一號二代。
另一邊的二號一代,也終於可以授粉了。
這次的授粉方法不同,但同樣艱難。
紀元也是砸了人力物力,終於把一百畝的二號一代成功全部授粉。
就等著看五月的收穫。
與此同時,一號二代,以及三號一代等等,全都陸陸續續種下去。
接下來一次種植十畝到五十畝,全部都要精細化管理。
要不是寧安州不缺稅費,還真支撐不起來這樣大的花銷。
這事當地百姓也是知道的,甚至周圍的官員,乃至武新府,滇州府兩個知府,全都略有耳聞。
不過都沒講什麼。
培育良種,本就是本地官員該做的。
如果紀元真的弄出來這種好東西,他也不會藏著掖著。
看橡膠作坊就知道了。
紀元一邊操心田地的事,一邊在安排橡膠作坊的選址。
主要在武新府附近,預計建造五個。
滇州城附近,竟然同樣是五個。
不過武新城的陳知府倒是沒說什麼。
大家都知道,便是多了個十個作坊,對整個天齊國的橡膠需求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
只是紀元的要求也太多了。
想要開橡膠作坊,就要修路,道路四通八達的才好。
還要確定兩件事,一個是本地不能放棄耕田,另一個是砍多少樹,就要加倍種多少樹。
這三個要求其實都很合理。
普通百姓都明白怎麼回事。
道路好,那才能把貨物運出去。
不能放棄耕田,是怕大家不種糧食了,專門靠次牟取暴利。
砍多少樹,就種多少樹,則是要有一個持續的發展。
這些道理都沒錯。
問題就在於,商人逐利。
有時候不是他們蠢,是他們太重利益。
所以這些要求,必須明文規定。
好在滇州府本就靠山吃山,本地人也有休林的習慣。
就是一段時間不能砍樹,不能捕獵,好讓本地休養生息。
但這些只是一條條規矩的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