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天然溝渠流到山腰的森林。
途經人類居住的村莊。
接著到山腳的梯田,最後流入地表河流。
一定要比喻的話, 可以當作一條天然的自然水管道, 從山上一直流到山腳。
途經這條“管道”的動植物, 人類, 田地,都會由此獲益。
先秦時期,人們就察覺到這種地方的好處。
躲避戰禍的時候,不少人定居在此。
宋朝時候也有記載,有位南宋的文人曾經形容嶺地的梯田,稱之為:“嶺坂上皆禾田, 層層而上至頂,名梯田。”
山多地少時候,這是最為合理利用的方法。
甚至灌溉的時候,都能從山上引水, 可比挑水簡單很多。
說了這樣多“好處”, 自然也有壞處。
他們這兩年面臨的, 便是“壞處”。
對大自然來說,肯定無好無壞,大自然根本不在意。
對人類來說,山上的水突然增加,往下流淌得更加急促。
就跟你家水龍頭一樣,原本的水流量剛剛好, 但不知道是誰, 突然把水流量增大,大到你手足無措, 只能看著水流暴增幾十倍上百倍。
只是一個水龍頭出故障就罷了,家裡所有水龍頭一起水流暴增。
那結果呢?
自然是家裡被淹。
對於靠著這樣水迴圈農耕的寧安州臘蠻族人來說,一旦上游的水暴漲,就代表處處都有水龍頭。
要說村寨的選址還能躲開這些地方。
下面大面積的梯田,只有被淹的份。
辛辛苦苦一年的耕種,便會毀於一旦。
要說人們會幹等著出事嗎?
自然也不會,修建水渠就成了平時農閒時的重要事情。
可那麼大的山脈,多是村寨自己組織,做得也沒什麼章法,全靠經驗來挖,雖說也有作用,可到底不夠科學跟規範。
當然了,這也不是沒有用。
後世很多好用的方法,都是從這一條條血淚教訓中得來的。
按照紀元來看,他所見過的梯田裡,本地的梯田已經最為合理的了。
卻依舊避免不了天災。
寧安州這邊,還找了負責看天氣的老農,根據氣候變化,來預告雨水的情況。
去年山上的水過多,直接造成減產一大半,剩下的小一半,也因為打溼雨水而發黴。
所以得了訊息,整個衙門的人都慌了。
從七月初十得到訊息,紀元跟著小吏跑了七八個村寨,一直到七月十五,才把分給他們的最後一個寨子通知到位。
那小吏是本地人,原本還怕紀元拖慢速度,沒想到不管騎馬,還是徒步過去,甚至翻山,紀元都跟得上,做事也快。
現在看著高山的烏雲,小吏嘆氣:“阿的的,亂嗶麻麻。”
這多是語氣詞,形容眼前的場景,眼前的場景一片混亂。
這最後一個寨子人少,加起來不過兩三百,但他們這裡的人勤快,整理出不少梯田。
聽到訊息後,全家男女老少都出動,大家臉上寫著驚慌,能收一點是一點。
不僅要收,還要把割下來的稻子運到各家的房屋,省得受潮。
去年的他們,不僅僅是糧食減產那麼簡單,甚至連留種都沒機會。
若不是大家都有些積蓄跟囤糧,這一年都不知道怎麼過。
今年絕對不能再出事了。
一群人著急忙慌出來收稻子,這場景用本地話亂嗶麻麻很合適。
他們兩個呢?
紀元跟小吏坐在石頭上歇息。
除了晚上實在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