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事,怎麼能這樣決定呢!
虞寧道:是啊,他們也以為,我會被說服的,但是他們忘記了,我能看到正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馬戲團的負責人,一看到虞寧,幾乎是兩眼一亮,對他分外地滿意。
對於馬戲團這樣的地方而言,最怕的就是平庸。
虞寧那雙眼睛,常人覺得恐怖,但對馬戲團的人來說,卻是一大亮眼的特色。
那時虞寧不過四五歲的年紀,只要他自己答應下來,馬戲團的負責人就可以將他從孤兒院帶走。
想要說服這樣一個幼兒,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並不是難事。
馬戲團的負責人拿來了許多的玩具與零食,遞到了虞寧的面前,勸說他加入馬戲團工作。
所有人都以為,虞寧會被五彩斑斕的玩具與零食打動。
然而只有虞寧知道,所有的玩具上,都染著鮮血,那個看似和藹可親的馬戲團負責人的身後,更是匯聚了無數孩童的怨靈,久久無法散去。
那些死去的孩童,還保留臨死前的悽慘模樣。
有的被剜去了雙眼,有的被掀開頭骨,有的被斬斷四肢,有幾個孩子,甚至直接被縫合在一塊。
它們像一團黑霧一樣,趴在馬戲團負責人的身後,匯成了一個巨大的無臉人,伸出手朝虞寧抓來。
虞寧被嚇跑了。
他雖然看穿了馬戲團的陰謀,及時逃走,但為了躲避被採生折割的命運,他在外頭整整躲藏了三天。
一個四五歲的小朋友,沒有大人照看,風餐露宿,在外面流浪了好幾日,一直到馬戲團離開福南縣,他才回到孤兒院內。
原本他在孤兒院內,就十分不受歡迎,經過了這次事件後,虞寧更是徹底淪為了孤兒院的隱形人。
直到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入福南縣最好的小學,所有人才對他另眼相待起來。
一個古怪的、孤僻的、自帶厄運,但學習成績又非常好的學霸。
這樣的標籤,伴隨了虞寧大半生,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消失。
與此同時,紀明夏手機的搜尋頁面,也終於跳了出來。
什麼唱歌犬、美女蛇,紀明夏乍一聽,還以為是馬戲團的表演節目。
直到網上的新聞與圖片跳出來,紀明夏看後才知道,這竟然是滅絕人性的採生折割。
採就是採取,蒐集;生是生坯、原料,一般是正常發育的幼童;折割即刀砍斧削。(*注1)
簡單來說,就是抓住正常的活人,用刀砍斧削及其它方式把他變成形狀奇怪殘疾的怪物。
人為地製造一些殘廢或者怪物,以此為幌子博取世人的同情,或者像馬戲團這樣,以獵奇吸睛,藉此獲得路人的大量錢財。
由於是對活人進行改造,成年人身型已經長成,不論是切割還是雕琢的難度都很大,因此採生折割這種殘忍變態的事情,大多發生在幼童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