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徹回到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跟朝廷就此次兩地賑災一事做述職。
物資和糧食藥材等快捷又及時的調配到位,將百姓傷亡和財產損失都減少到過往同情況最低。所以單從這些方面來看,韓徹這次救災都完成的很不錯。
皇帝在見著韓徹後,就對著他就做了好一番誇讚,慰勞的話也說了許多。自任命使職官後,韓徹每一項政務都完成得這般出色,解決了朝廷不少的難題。那麼對於這麼能幹又得力的臣子,皇帝自然不可能吝嗇好話。
韓徹也回以皇帝感動神情,在趁著氣氛到位後,緊接著他就對皇帝針對這次賑災,提議完善地方官員的考課制度。
「臣以為因受災而損免之州縣,不應再將賦稅必集計入官吏當年考課。」韓徹言道。
皇帝一聽,頓時就不說話了。賦稅一事事關重大,朝廷財政過去又全賴賦稅徵繳,這並非是能輕易就做決定的事。
韓徹也不急,只繼續跟皇帝分析其中的利弊。
如今朝廷所制定的損免制度,是跟地方官吏政績考核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這就使得不少地方官吏在發現災情時,不願意去替百姓如實上報朝廷。
過去朝廷為了避免這事,就制定一經發現官員所奏不實,將會對此做出嚴厲懲戒,然而這效果顯然並不好。
這事情韓徹更是親身經歷過。
就是當初他剛穿越過來,在安南任職時,收編的那群從渠縣逃荒過來的流民。他們就是因為渠縣當時所任職的縣令害怕擔責,未作如實上報朝廷做損免,才使得當地不少百姓因為繳納不出賦稅,被迫扔下田地家園,逃荒到安南來的。
這期間,還有不少因未能得以救援或逃荒路上而死去的百姓。
最終算下來,朝廷折損的實際更多,也招百姓深怨。
「賦役減免,只少一年。政在養民,地方官員之職也需首在字人。」韓徹就說道。
要知道賦稅是從百姓身上徵繳來的,就需得地方官員先撫治好百姓,朝廷徵繳到的稅收才能更多。
「故臣認為,受災地區刺史縣令當年的政績,應該從戶口有無逃散,田畝守常額等方面來做考課。對及時治災的官吏,還應給予嘉賞和職位升遷的獎勵制度……」
如此一來,地方官吏不用再擔憂如實上報災情而影響政績考核。更甚至因為救災方面的政績顯著,還能得到職位升遷的機會,自然就會認真負責。
地方百姓能得以及時救災,也就能順利渡過凶年。
不過這樣一來,難免又會出現地方官員為了政績,向朝廷虛報災患。因此韓徹這時就又說道:「臣還認為,可在各道設定專職官吏,謹查各州縣災害……」
像這一次,韓徹之所以能比朝廷提前一週就得到兩地州郡的災害呈報,正是因為他有吩咐快騎,對各地方的物價和民生情況做考察。
也因為做到了這份及時,兩地這次災患的損失,比起過去同樣規模的颱風暴雨災害下,要來得減輕許多。
「及期及時蠲除振救,民未及困,而奏報已行,不使百姓流離死亡,得以安居樂業。」(2)
災害雖然是天災,人力是沒辦法做到避免的,但卻能做到及時的發現災害,在它剛冒頭時就實施應對舉措,從而大幅度減少損失。
同時,這些專職官吏不僅能在地方起到一個監督的作用,在訊息傳達給朝廷時,也有利於朝廷更為及時的調節各地物價。
就歉收受困地方所需,及時從盈餘之地低價買入,快速運輸。這麼一來,兩地的物價都能得到調節控制,朝廷還能從中獲利。
這時,韓徹還給出了一系列的資料。
在這次的救災中,韓徹讓裕州百姓做工製鹽,解決當地今年的賦稅。他再把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