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古代的糧食運輸,幾乎全靠人力和畜力。
於是才會在歷史上頻頻留下「運糧不但多費,而勢難行遠。」(1)以及「百里之內,供二萬人食,運糧者需三千六百人。」之類的記載。(2)
過去含州糧倉往京城運糧平均每年是在三十萬石左右,光是中間的轉運費用就需要耗費十五萬兩銀子。
朝廷本來就缺錢,這時戶部上下更是不得不感嘆幸虧之前對楊升和楊光奇二人抄家。這其它的事情都能緩一緩,延後再想辦法去辦。可這糧食再不能及時運來京城的話,可是要激起民憤民怨,會出大亂子的!
在這般望眼欲穿下,第一批三萬石糧食這日順利抵達京城。朝廷再火速命相關部門放出,城中接連暴漲多時的糧價終於穩住。
但穩住是穩住,此時糧食作價依然比往常要來得高昂許多。奈何這般昂貴的作價,百姓還在爭相搶購。
不僅如此,京城一些不差錢的人家,也一樣派遣僕從去搶糧。
因為按照往年京城缺糧的數量,這次運糧才解決了十分之一,顯然這就不是短期內能徹底解決的事。再者這次的缺糧,並非是沒有糧食,而是楊宇任職度支司期間導致的運輸上出的問題。所以受影響的除了京城,北直隸轄下的一些同樣每年需要從其他地方調撥糧食過來的城鎮,都一起受到了影響。
戶部做過估算統計,要想滿足接下來這部分割槽域一年都不再出現缺糧,整個糧食缺口高達八十多萬石。
於是穎王取得勝利上位後,都還沒來得及享受成果,就一直忙著解決京城以及北直隸嚴重缺糧的困局。
穎王的日子不好過,朝堂上下眾官員們都得夾著尾巴做人。
如此一來,京中的奢靡風氣倒是得到了很大的收斂。畢竟誰家要是在這檔口還跑出來顯眼,豈不是在自找死路?
就連柳氏這邊,給三娘四娘準備的相看活動也跟著減少許多。
好在黨派之爭徹底結束,朝堂的行政執行程式得以恢復正常,開始有序進行,這些困境說到底都只是一時的。
在經過這段時間的適應磨合後,韓徹最近在戶部司的日子也在逐漸變輕鬆中。
恢復正常執行後,全國棉花推廣一事也再度提上日程。
年初,朝廷正式下令將棉花和葛麻桑一起同為農業稅徵收物件。不過今年暫時只在去年推廣過棉花種植的北直隸,平州,柏州等地,以及江南區域執行。
朝廷還規定這些地區的百姓凡栽種葛麻桑之田地,棉花栽種需佔其中半數。
也就是說,這些區域的百姓如果家中本來栽種的是十畝地的葛麻桑等紡織原料作物,那麼今年就得至少讓其中的一半變成棉花地。
去年棉花推廣地區都是韓徹仔細篩選過的,本就是全國最為適宜種植棉花的地區。棉花目前的高作價讓最先接受推廣的百姓賺取到了銀錢,再加上棉花對比葛麻絲等在織物上所展現出來的優越效能也讓他們感受到了,自然也就不會有人對朝廷這項政令生出排斥之心。
聽聞靠近這些區域的其他地方的百姓,今年也並不在朝廷規定的範疇內,也開始主動試著種植起棉花來。
棉花推廣政令推行的尤為順利,這日,已經舉行過太子冊封大禮的穎王在朝堂上就這事也給予了韓徹嘉賞。
說起來,老皇帝在今年正月下旬,經太醫院眾人的救治終於得以順利清醒。
只是雖然恢復了意識,人卻基本離不得床。
老皇帝這種狀況,朝政肯定是沒辦法再處理的。穎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立為的新太子。
說起來,穎王這位新太子取得勝利後的這段時間過的日子也實在是艱難。先是受困京城缺糧,待到好不容易將京城和北直隸的糧食缺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