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林立文畫出來的碾米圖紙,直到初六才交於林老二,讓他幫忙製作。
主要是這邊的習俗,把初五也叫做破五,意思就是家裡有做工的,做生意的……都要過了初五才能動工。
村裡人就瞧見,林家人拿著鋤頭去挖土了。
“大郎,可是家裡要壘灶臺還是修建什麼?”有人瞧見後,一邊問著,一邊就上前來搶過林立文的鋤頭,要與他幫忙。
連著好多天沒動彈,今日特意想活動一下的林立文,哭笑不得的看著非要幫他忙的村裡人,解釋道:“不是要修建什麼,是我要制一個碾米的物件。”
除夕那日受到林立澤割青草的影響,林立文又想到了飼料的問題。
之前家裡只餵養一頭豬,且又是在各類瓜果蔬菜俱成熟的秋季,所以那時候的林立文從沒擔心過飼料上的問題。
可如今家裡六頭豬仔,兩頭小牛犢,甚至待開春後,王縣令還會再使人送來兩頭豬仔……在飼料上的消耗,往後必然是一個大數目。
雖說現在林立文是想出了古法榨油的法子,來與村民們換取豆渣。可油這玩意,在這時候還是個奢侈東西,村民們幾乎每年也就在年底前榨上這一次油。
也就是說,林立文用這辦法跟村民們換取豆渣,一年到頭也就可能只有這麼一次。
那麼飼料這一塊,仍舊是個大問題啊。
這時,林立文想到了碾米機。
須知不僅豆渣是個很好的飼料,米糠也是啊!
現代化那種自動碾米機他是沒法做出來,可是比這裡世人常用來碾米的石對窩(注1)要好使一些的碾米工具,還是難不倒他林立文的。
所以只要他能製作出一臺好使一些的碾米機,讓大家用每次碾米中的一部分米糠來換取免費使用,那麼飼料的問題不就徹底解決了麼?
林立文想出來的這碾米物件,學名叫谷礱。在《王禎農書》中便記載了這一物件,說它能一日破谷四十斛,且破谷還不損米。(注2)
谷礱製作起來難度並不算大,最要緊的是製作材料易得。只需要用到竹子,泥土,以及木頭這三樣就可以。
在谷礱做好後,又晾了幾日,等上面的那些泥土徹底幹了後,林家便開始用谷礱給村裡人碾米,來換取一定的米糠。
村民們在親眼瞧見過谷礱碾米的效果後,立刻便捨棄了家裡的石對窩,一個個的擔著稻穀跑林家去碾米了。
雖說去往林家碾米,林家要收取一部分的米糠。可一來他們收取的量並不大,二來便是因為這時候大家用的石對窩在碾米時,耗時耗力且不說,最關鍵的便是破谷時,米也易被搗碎。可林家做的谷礱裡面破米藉助的是竹木做成的密齒來與稻穀摩擦,從而才能達到破谷不損米的效果。
而且用谷礱碾起米來,速度也比石對窩要快捷許多。
便是一些外鄉人聽聞了訊息後,也挑著穀子跑來林家碾米了。
這樣一來,即便林家每次碾米收取米糠的量不大,可架不住來碾米的人眾多。畢竟米跟油不一樣,油對老百姓來講還屬於奢侈品,大家使用的量少。可米再是如何少食,它也是這時候人們的主食。
於是林立文便再不需要為家裡的那些家畜們的主食所擔憂了,可以安安心心的種他的地了。
對林立文來說,養殖這事得做,但卻不是眼下最要緊的。眼下最要緊的,還是提高糧食產量。而提高糧食產量不外乎三種辦法, 火耕水耨
自打穀礱做出來後,林家後院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原本緊挨著豬圈那一片的空地,被林家又用木頭新搭建起了一個草棚,是專門做來碾米的地方。
這年頭地廣人稀,因此草棚修建的很是寬敞。草棚裡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