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就給了五百兩。
玲瓏看她猶豫,便道:“又不是咱們的銀子,有什麼捨不得。”
是啊,這銀子是王爺給的......
可王爺給的,那就是王妃的,這還是咱們的啊。
杏雨感覺自己的腦袋裡是一團漿糊,自從海棠姐去甜水巷待嫁,她的腦子是越來越不夠用了。
直到坐上回程的馬車,杏雨還在問:“既然那老尼姑不是真正的住持,她一下子得了這麼多銀子,會不會跑啊?”
玲瓏無奈地看向她:“她老了,想跑也跑不動了。”
慧清原本是個逃荒來的寡婦,只有孤身一人,快要餓死時,得知附近有間烏衣庵,雖然只是一間中等的庵堂,但一直有京中大戶人家的供養,庵堂住持師太又是心善之人,常會收留一些無家可歸的婦孺。
慧清來到烏衣庵,原是想出家為尼,從此衣食無憂,可住持師太見她已經年過五旬,人又愚鈍,不是能學佛之人,只讓她幫著做些瑣事。
那日庵堂裡的師太讓她去附近村子裡,給一位老嫗送糧食,這位老嫗無兒無女,庵堂裡常常給她送些吃食。慧清見老嫗委實可憐,就給老嫗做了飯菜才回來,這時天色已晚,老嫗不放心她一個人回去,便留她住了一晚,她也因此逃過一劫。
待到她回來的時候,才知道烏衣庵走水。
庵堂沒有了,她連最後棲身之地也沒有了。
她無奈只好離開這裡,四處乞討,半年後又回到這裡,發現庵堂還是一片廢墟,她這才知道庵堂的人都沒了,甚至連個能繼承衣缽的小尼姑也沒有。
她靈機一動,便自行剃度,按照烏衣庵裡的輩份,取了法號慧清,她託缽在方圓十里的村子裡化緣,要重建庵堂。
可她如乞討般化緣得到的銀錢有限,想要重建庵堂遙遙無期。
那天她又在庵堂的廢墟上長跪,就有兩駕馬車經過,一個大戶人家僕婦打扮的女子扔給她一隻荷包,說是自家太太憐她心誠,捐給她重建庵堂之用。
她還沒有來得及問明善人的姓名,兩駕馬車便揚塵而去。
她開啟荷包,見裡面是一卷銀票,每張都是三十兩,足足十張。
對她而言,三百兩銀子是一筆鉅款,她不敢怠慢,不久便在原地建起庵堂,雖然沒有以前的規模,但她有了安身之地。
不久,她化緣重建庵堂的事便傳了出去,有衙門裡的人來看過,文書很快送過來,她便成了官府認可的住持。
可她只是目不識丁的僕婦,不但沒有學過佛法,也看不懂經書,剛開始時,還有些善信因為敬她重建庵堂之舉而出錢供養,後來見她言之無物,也漸漸不來了,只有周圍的村婦偶爾會來,丟下幾個銅錢,她自己開闢了荒地,種糧種菜,雖然清寒,卻也不缺吃喝,比起當年流離失所,是天上地下。
而當初給她三百兩銀子的那位善信,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一一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