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駐紮在東北亞地區的海漢軍來說,氣候條件是制定作戰計劃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特別是遼東地區每年有小半年的時間都處於冬季之中,從接近年底的時候到第二年開春,期間會間雜著大大小小的頻繁降雪,而這種苦寒天氣環境對於大多是南方出身的海漢將士來說,無疑是極為嚴苛的考驗。
儘管海漢在後勤保障和日常作訓方面都儘可能地作好了冬季作戰的準備,但這裡的冬天實在不適合發動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畢竟後勤輜重都難以在雪地中長途運輸,海漢軍的戰鬥力會因此而大打折扣。就連海漢軍的對手,到入冬之後也會主動選擇偃旗息鼓,收縮防區,待開春之後再重新開始活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年冬季來臨時,遼東半島上的交戰雙方就默契地選擇停戰,休養一個冬天進行備戰,等開春了再接著打。這種交戰節奏對戰局中處於被動一方的清軍要稍稍有利一些,他們在金州地峽以北修築的堡壘防線主體工程也是利用了冬季休戰的時間施工。如果不是有這條堡壘防線擋住了去路,海漢軍恐怕早就將實際控制區的邊界線向北推進到二龍山附近了。
二龍山位於金州地峽以北約莫百里處,雖然其東西兩側海岸線之間的距離要比金州地峽寬了有三四倍,但二龍山和旁邊由西向東流入黃海的沙河正好可以連成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佔領該地區,要藉助地勢構築一道新的防線也不算太困難。
當初國防部擬定的作戰計劃中,也有過將戰線推進到二龍山的方案,只當時能夠調動到遼東作戰的部隊規模有限,國防部認為打下來之後也難以守備如此之大的一片區域,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先以金州地峽為界,將南邊的部分佔下來,待日後條件成熟了再將戰線往北推進。
不過今年清軍在朝鮮戰場大敗而歸之後,大概也是擔心海漢軍會乘勝追擊在金州方向展開攻勢,便有意識地加強了半島這邊的防禦力度,並對其苦心經營的堡壘防線作了擴建,進一步增加了防線上小型堡壘的部署密度。此外根據軍情局所蒐集到的各種情報資訊來推斷,入秋後清軍在北邊至少增加了五到八個牛錄的人馬,且以機動性較強的騎兵為主,這種措施顯然是在防範海漢發動突然襲擊。
但隨著天氣轉涼,遼東半島開始降雪降溫,雙方的戰鬥慾望似乎也隨之降低了許多,而之前遇襲的海漢巡邏隊,也正是因此而大意,沒有料想到對手會在這個時候安排突襲。但這場短暫的衝突就如過去每個月都會發生的交手那樣,似乎雙方對此都沒有太在意,清軍沒把戰利品的人頭砍下來帶到海漢防線前肆意宣揚,而海漢也沒有因此而發動攻勢進行報復。雙方都對此保持了沉默,似乎一切都要等到這個冬天過去之後再作計較。
但這種平靜也僅僅只是表象而已,至少海漢方面並不會打算認栽之後就此罷休,清軍在這次交手中所使用的新式火槍已經引起了海漢軍情局的關注,甚至已經驚動了遠在三亞的執委會,為此海漢在遼東、山東、朝鮮三地的相關機構都展開了調動,以追查清軍新武器的來源。
而這三地駐軍當中,又以目前駐紮在朝鮮的部隊最為精銳,陸軍特戰團和海軍陸戰隊兩支王牌部隊在今年的朝鮮戰事結束之後便都留在了大同江基地待命,最後陸戰隊被委以重任,由海路進入敵後地區,偵察蒐集清軍新武器相關情況。
當然把整個陸戰隊都投放到敵後肯定不太科學,海軍陸戰隊目前的編制是一個加強營,要是整體進入敵佔區,隱藏行跡的可能性基本為零,而且後勤壓力也會相當大,所以王湯姆只調了一個排的精銳前往敵後地區執行此次任務。當然為了安全起見,他還是安排了幾艘戰船隨行,屆時可在海岸線附近進行接應,為偵察小隊的撤離提供掩護。
清軍構築的堡壘防線以大黑山山脈為依託,自西向東延展至東岸金石灘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