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的揚州一派祥和氣氛。
唯一不能確定的是,揚州官府的態度如何,是否會在戰時關閉邊界,禁止難民湧入當地。
就在此時,揚州下轄與六合縣相鄰的儀真縣傳出訊息,當地開始在兩縣邊界附近搭建大量的臨時建築,據說是準備用來收容難民的窩棚。
這無疑就是在明確告知鄰縣的百姓,要逃難就儘管往這邊跑,不用擔心沒方地落腳。
於是前往揚州方向,運載石英砂等貨物的車隊船隊,規模突然就增長了好幾倍。貨物倒是沒多多少,但押運隊伍的人數卻是見風就漲。
六合、江浦兩縣有數以千計的民眾,開始藉此通道逃往揚州方向。而車馬行和船行也立刻轉型做起了客運買賣,專門接收提前逃難的民眾,當然運費肯定是要比平時貴多了。
有錢人可以選擇坐船走,輕鬆又快捷,當天出發當天就到揚州了;沒什麼錢的可以只向車馬行買個押運身份,自己徒步跟著運礦砂的車走,雖然過程累些,但也可順利過關去到揚州境內。
由於藉此渠道過境的難民數量實在太多,守衛邊界的明軍要攔也攔不下來,索性按人頭收起了過關費。
管你是不是官府正在徵募的青壯,只要交錢就能過關。這買賣一開,一兩天內收到的過關費,就遠超這些大頭兵從軍數年到手的軍餉了。
六合縣衙雖然也收到了報告,但對此卻拿不出什麼有效的辦法。那些帶人過關的車馬行船行,本身都有著深厚背景,縣衙可沒足夠的份量去硬碰硬。
再說就算換人去把守邊界,在如今這形勢下也未必管用,搞不好就是白白增加一批去分油水的人而已。
江浦六合兩縣搞了七八天徵募,最終卻只有寥寥一兩百號人到衙門報到,其中不少人還是五六十歲的老頭,純粹是來充數的,根本指望不上這些人能在戰時發揮作用。
在這兩縣人心惶惶之際,對岸的海漢艦隊也終於開始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