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開闢新鹽場(1 / 4)

考慮到安全因素,從勝利港發往大陸地區的‘私’鹽並不會停靠到廣州城外的珠江碼頭卸貨,以免讓鹽課司的人抓到把柄-早期由“福瑞豐”當獨家代理商的時候,海漢這邊出發的貨船基本都是把貨拉到番禺李家莊外的碼頭進行‘交’割,而現在隨著大陸地區代理商的增多,‘私’鹽的主要‘交’割地點也由李家莊向南轉移到了珠江口的萬山港。東至漳州、西到雷州,兩廣包括福建在內的沿海地區都有不少鹽商慕名而來,到萬山港購買質優價廉的“三亞‘精’鹽”。

在銷路開啟之後,牽涉進這張利益大網中的大明權貴富商就越來越多了。跟海漢合作的這些鹽商可不是什麼小打小鬧的‘私’鹽販子,層次太低的分銷商根本沒資格和海漢建立直接的貿易關係,把持著分銷渠道的大多都是地方上的豪強富紳,甚至不乏有地方官府和鹽課司的人也參與其中分一杯羹。

海漢‘私’鹽以低價傾銷的態勢向大明供貨,最顯著的成效倒並不是拉低市面上的鹽價,而是在短期內就使得一大批沿海地區的中小型鹽場陷入到破產境地。過去鹽商們拿著鹽引倒賣‘私’鹽,其貨源出處仍然是這些官方鹽場,然而海漢‘私’鹽出現在市面上之後,迅速地搶走了官方鹽場的市場份額,海漢人的出貨價格,甚至比大部分鹽場的生產成本還低,而鹽的質量卻明顯高於官方鹽場,只要腦子沒有燒壞的鹽商,自然會選擇海漢這邊進貨。

官方鹽場由於其國營‘性’質,長期以來產業結構和經營模式都很單一,根本就不具備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在出現產品滯銷的狀況之後很快就會因為資金無法回籠而影響到生產環節。而唯一能夠改變這種局面的經營策略就是透過增加銷量來降低生產成本,重新奪回市場,但無論這些鹽場怎麼努力,在這方面也無法與擁有跨時代產能的海漢鹽場相抗衡。僅僅只是一個勝利港鹽場,年產量就已經超過了瓊州島全島的食鹽所需,再加上一個鐵爐港鹽場,其產能幾乎就相當於兩廣地區所有鹽場產能之和了,而兩處鹽場的鹽工加在一起,卻連大明鹽場的十分之一都還不到,想透過降低成本來打價格戰根本就沒有機會。

除了產量和成本上的優勢之外,穿越者們從後世帶來的先進經營理念也同樣功不可沒。海漢鹽業公司成立之後,對外地分銷商幾乎都是用後世的公司企業管理的理論在進行運作,在先進的管理體制之下,整個銷售系統的運作效率比起這個時代的民營商行,簡直就不可同日而語。

“福瑞豐”前前後後‘花’了近兩百年數代人的時間,才由小做大,將自己的商業機構佈局到兩廣地區內的各個州府大城,細數下來,分支機構其實也不過十幾處而已。然而海漢鹽業在一年多的時間中,便在各地發展了數十家大大小小的渠道分銷商,覆蓋區域幾乎已經到了縣級,要論建設銷售渠道的速度遠超“福瑞豐”。面對這麼龐大的銷售網路,如果沒有高效的管理體系,就很難實現現在這麼大的食鹽銷量,而執委會藉著‘私’鹽生意從大明財政中吸血的打算也會因此而大大放緩速度。

海漢的‘私’鹽賣得風生水起,而官場出的鹽卻銷量直線下滑,這一漲一消之下,海漢‘私’鹽席捲東南沿海鹽業市場的勢頭就更加不可抵擋,今年才過去九個月的時間,目前的月銷量已經比年初的時候翻了兩倍。

不過這並沒有讓執委會就此感到滿足,因為瓊州島還有鶯歌海這處早早就進入執委會視野,卻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正式開發的超大鹽場。如果把這片地方也能充分利用起來,那麼海漢鹽業旗下的鹽產量除了自身消耗,以及供應瓊州島、北越和兩廣地區之外,甚至還有餘力出口到福建甚至更遠的江浙地區。

由於當地沿海地區都是大片的鹽鹼灘塗,草木極少,因此要在那裡開發建設鹽場,一應生活用品包括建築材料都必須得從三亞這邊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