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對於購買海漢軍火表現得如此積極,自然不全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透過軍購合同來表明立場,選擇陣營,尋求長期庇護,也是很多小國咬牙擠出經費向海漢採購軍火的主要原因。
買了海漢的武器之後,當然就得學習相應的戰術戰法。請海漢派遣教官到本國指導軍隊訓練,又或是選送軍官到海漢的軍事院校留學深造,都是接下來順理成章的步驟。
一來二去,這些國家不但列裝了海漢武器,而且連日常訓練、戰術戰法、部隊編制,也逐步沿用了海漢的模式。像安南、朝鮮這樣的藩屬國,更是連指揮體系都照搬過去,以便於戰時能與海漢軍無縫銜接。
當然了,海漢武器也不是誰想買就能買,針對每個地區的形勢,海漢會有不同的方案,以此來對該地區施加影響。
像葡萄牙、荷蘭這樣的西方買家,在軍火貿易中就會受到比較多的限制,以避免他們的軍力比周邊國家超出太多。而其殖民地周邊的國家,海漢則會有意無意地加以扶持,變相限制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
大明早些年本也是海漢軍火的買家之一,海漢曾向其出售過不少武器,以助其在北方對抗清軍。
不過大明在實際操作中並未將這些重金購買的裝備全部部署到北方邊境,而是將其中相當一部分用於剿殺國內的農民軍,但作戰效果卻說不上理想。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明把東西買回去之後,仍然使用自己固有的戰術,未能充分發揮這些武器的威力。
不過後來海漢與大明撕破臉之後,向大明輸送武器的程序就終止了。以大明的軍工製造技術,即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彷制海漢的武器,但因為缺乏工業基礎,也無法實現量產,軍事實力就此停滯不前。
酒幌交錯間,便已經有數樁軍售交易達成了初步意向。朝鮮和安南更是急不可耐地敲定了今年新一批次軍官留學生前往三亞的安排。
當然了,朝鮮派出的軍官留學生實際上不止一批,而是由南北分別選派一批人,這已經成為了朝鮮國的慣例做法。
而今年出現的新動向是,日本方面也在嘗試派遣軍官到三亞留學。只是日本國內四分五裂的形勢更為複雜,幕府也不希望各個藩國自立門戶,少不了還得內鬥一番才能達成妥協。
海漢對此當然是樂見其成,巴不得日本內鬥越厲害越好。鬥得越兇,這些藩國對海漢的依賴度就越大,而海漢可用於跟幕府討價還價的籌碼也就越多。
午休之後,軍演在餘杭縣城外繼續進行。
相較上午的炮擊,下午的軍演內容要斯文得多,主要是展示部隊在行軍時突遇敵襲,從行軍狀態進入作戰狀態的快速轉換,以及構築野戰陣地的土工作業。
這些操作雖然不如槍炮齊鳴那樣令人熱血沸騰,但卻是一支軍隊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而海漢軍在這方面的訓練水平,同樣也是領先於各國同行。
行軍中遭遇敵襲時,以馱馬和隨軍行進的輜重大篷車為掩體,尋敵反擊。海漢軍的步槍射程遠勝弓箭,只要避過第一輪襲擊之後,便可用火力壓制敵軍的攻勢。
而針對敵軍可能憑藉兵力優勢發動的衝擊,海漢也有相應的強力武器。兩門水冷式重機槍吐出的火舌,完全就是戰場上的人命收割機。
看到這玩意兒射出的子彈把百丈外的木樁假人打得碎片橫飛,觀戰的嘉賓都是倒吸一口涼氣。海漢步槍的殺傷力就已十分厲害,這還造出個可以連發的怪物,如果到了戰場上,這得拿多少性命去填?
朝鮮使節金尚久也顧不上看後續構築野戰陣地的環節了,戰戰兢兢地向顏楚傑打聽道:“顏大人,此種利器……已經裝備到海漢軍中了?”
顏楚傑點點道:“我們預計以後每個營裝備八到十支這種武器,以補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