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4年春,崇禎終於承受不住內外壓力,宣佈向海漢請求停戰。
但這個時候再想進行停戰和談,大明這邊能拿得出手的交換條件就已經幾近於無了。不過好在海漢也需要時間來消化短時間內攻佔的這些地區,所以還是同意了大明的和談請求。
不過這次的會面地點就沒有再選遠離大明京城的南方地區了。海漢選擇了距京城三百里外的大沽口作為雙方的會面地點,而且指明要崇禎帝親自出面,以保證雙方協議的有效性。
不知是不是海漢有意為之,最終確定的談判日期恰恰是這年崇禎皇帝生日,也是頗具諷刺意味了。
在穿越行動二十七年之後,陶東來終於是見到了自己的對手。但此時才四十三歲的崇禎帝,已是頭髮花白,外貌衰老,看起來甚至比年逾六旬的陶東來還要老一些。可見他這些年裡為了應付時局也是心力交瘁,但大明的衰落並非他一人之過,也不可能憑藉他一己之力就改變大明的命運。
好在海漢出現,沒有讓中華文明毀於蠻夷之手。由海漢來取代大明,大概是對這個國度最好的出路了。
陶東來此次代表海漢所提出的條件,可就不止是與大明劃江而治了。他要求大明朝廷對海漢國無條件投降,將現有的統治區以和平的形式交接到海漢手上。為此海漢將保證大明王室人員和所有在任文武官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並保證他們今後不會因為停戰之前的任何行為遭受海漢的追究。
此外海漢還會將目前的順天府地區劃給大明王室作為封地,在封地內保留大明的統治權。這就相當於是讓大明在名義上繼續存在,但也僅僅只是作為海漢的一個藩國存在了。
當然崇禎也有權不接受這的條件,但陶東來提醒他,此時已經有超過五萬海漢軍在大沽口集結待命,如果崇禎代表大明拒絕海漢的條件,那麼戰事就將繼續進行,而京師就將會是海漢軍的下一個進攻目標。
陶東來當然也沒忘記使出海漢的慣用手段,邀請崇禎參觀已經駐紮在大沽口的海漢海陸兩軍部隊。
崇禎過去這些年裡只聽說海漢軍如何如何了得,但親眼見到這支軍隊也還是第一次。而這一趟走下來,也是讓他心中的所有僥倖都被一掃而空。
明軍的武器裝備水平與對手的差距之大,遠遠超乎了他的想象。陶東來讓手下向他展示了幾種殺傷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如重型機槍、榴彈炮等。這些造價高昂的先進武器雖然尚未在海漢軍中的大量列裝,但已經可以投放到作戰行動中使用。
陶東來展示這些武器效能的目的,就是要讓崇禎明白,大明想以武拒統,已經基本不太可能,雙方軍隊的實力差距太大,繼續交戰不過是徒增明軍傷亡,而海漢頂多就是多花一些軍費罷了。
“攻破京城,覆滅大明,對我國來說都不存在太大的障礙。但我國願意透過停戰和談的方式來解決爭端,讓朝代的更替以和平的方式進行,這樣對大明,對海漢,對天下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歷史會怎樣記載這一段故事,是你退位讓賢,以天下社稷為重,贏得後世讚譽,還是頑抗到底,最終被我軍擊殺於紫禁城內,成為後世唾棄的敵酋,選擇的權力在你手上。”
“我可以向你保證的是,只要你選擇和解,那麼在你的有生之年中,將會看到這個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為強大!卸任王位以後,你也可以自由地去到任何地方,享受退位帝王的待遇。甚至哪怕你想去的地方不是海漢國的統治區,我們也可以派軍隊護送你去。”
“總之你想做什麼,我們都可以談。但這場仗,實在沒必要再打下去。大明不是我國的敵人,但大明已經到了該謝幕的時候了。”
陶東來的一番話讓崇禎十分唏噓,他在位二十多年,也算是勵精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