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一個營的兵力,真能夠穩穩地守住滄州嗎?
按照海漢軍的編制,一個步兵營一般也就五六百人,加強營能有千人左右,但加強營往往都是裝備最好最能打的王牌部隊,陳一鑫斷然不可能調這種部隊到滄州看家。
沈志祥心中升起了一種不太好的預感,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被派到滄州守城的部隊,很可能會是某支名不見經傳的雜牌部隊。
孫丙沒時間與他慢慢探討這個問題,只是儘快移交了手頭的事務,便匆匆趕去城外大營安排下一步的行動了。
當天下午,果然有一支部隊抵達了滄州城。
沈志祥接到訊息後,特地出了官衙去迎接這支隊伍。但當他看到這支部隊時,心頭不禁一沉。
他之前的預感對了,但也沒全對。
這支趕來滄州交接防務的部隊不是某支雜牌部隊,而是由好幾支雜牌部隊混編而成。
這其中包括了來自萊州平度縣的一個民兵連,登州福山縣的一支民團,以及從朝鮮國跨海趕來助戰的平壤驍騎營的一支武裝騎兵。
此外還有一支二百人的隊伍,據說是剛剛在天津倒戈的衛指揮使孫全明的精銳親兵。此人將用來保命的武裝力量都交到了海漢手上,想必也是為了以此來博取陳一鑫的信任,給自己爭取一個好前程。
這幾支雜牌部隊湊在一起,再加上孫丙留下的二十名炮兵,便是接下來守衛滄州的全部武裝力量了。
對於這樣的安排,沈志祥只能報以苦笑。他知道這並非陳一鑫對滄州毫不重視,而是要將作戰部隊都集結到順天府,對大明京城展開雷霆一擊。
至於西邊河間府的明軍會不會在陸五師拔營後,對滄州展開大舉反撲,沈志祥估計陳一鑫也是在賭,賭明軍沒有那麼高效的行動力。
只要海漢軍在順天府的戰線推進夠快,明軍就算奪回滄州也沒太大的意義,回援京城才會成為他們的首要任務。
對於海漢軍來說,最理想的局面,或許並不是明軍按兵不動,而是河間府真就發兵來攻滄州,然後沈志祥能在滄州拖住明軍幾天,為北邊的戰場爭取到更多的時間,避免河間府的明軍北上去抄海漢軍的後路。
但要是真發生了那樣的狀況,靠這些雜牌部隊能守得住城防殘缺的滄州城嗎?
沈志祥想到這一點,不禁有些頭疼,自己接下的怎會是這麼一個棘手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