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和譚舉任倒也沒有推辭,接過來禮節性地開啟了一眼,便隨手遞給了身後的侍從,淡淡地謝過了許裕拙的好意。
而出席宴會的陪客,卻都是些年輕面孔,由譚天磊介紹之後,董尚義才知道這些年輕官員幾乎都是星島高官的子弟。
這種情形意味著本地的軍政大權基本是被有限的幾個大家族把控著,這倒是跟福建有幾分相似。
而這個群體中,一眼望去都是漢裔,倒是沒有看到外貌特徵明顯的其他族裔,不似呂宋那般混雜有各種族裔。
席間閒談到這個話題,譚舉任作出瞭解釋:“星島本地的漢人比例其實跟呂宋相差不大,甚至可能還要更低一些。但漢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且又沒有文化的隔閡,所以在仕途上會走得更順一些。”
董尚義一邊默默點頭,一邊卻是在琢磨,與其說是受教育程度高,倒不如說是出身好,其他族裔哪能有在場這些年輕官員的家世背景。
順著這個話題談及了董尚義在呂宋的見聞,說到了專門管理西班牙人的西裔管理局,而星島卻沒有這樣的專門機構。
羅傑解釋道:“星島人口構成複雜,漢人之外的其他族裔,也沒有哪個比例特別高,所以也無需特殊對待,海漢律法之下一視同仁!”
董尚義此時發現,星島的執政風格,顯然是與呂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呂宋對族裔的差別更為重視,甚至為此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而星島這邊則是有意在淡化族裔的差別,既不對其加強管理,也不給予特殊待遇,但透過牢牢把控上層權力,確立了漢裔人口的地位。
這兩種執政策略,哪一種更好,董尚義一時也辨不出高下。不過有一點他可以確認的是,無論呂宋還是星島,對福建所能提供的協助都十分感興趣。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閒話扯完,譚舉任便主動談及了正題,詢問福建是否有興趣將海貿生意的範圍擴大到馬六甲海峽。
董尚義一聽是正事來了,趕緊放下筷子認真應道:“不瞞譚大人,下官正是為此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