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應急措施,德川家綱也很明白問題的癥結所在,他知道只有在解決九州的威脅之後,國內局勢才會有望重歸太平。
只是對於目前處於僵持中的戰局,幕府上下都沒有太好的辦法。
如果單單只是九州聯軍,那這場討伐之戰恐怕幾個月前就已宣告結束。但問題是九州聯軍背後有海漢撐腰,甚至還有來自朝鮮的傭兵部隊為其看門護院,所以才能抽身出來偷襲幕府軍的大後方。
以幕府一家之力,要打贏有海漢、朝鮮聯手保駕護航的九州聯軍,現在看來似乎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繼續這樣相持下去,先被拖垮的恐怕不是九州聯軍,而是在前線集結了數萬人馬,耗時半年卻無法取勝的幕府。
每天消耗的軍費和物資,對幕府來說都是巨大的負擔,整個後勤系統在苦苦支撐了半年後,早就已經不堪重負了。之所以沒崩掉,一是本土作戰帶來的諸多便利,二是對手九州聯軍實力有限,一多半的時間都處於守勢,對幕府統治區造成的直接破壞其實不大。
但這次突襲發生後,後勤系統已經變得搖搖欲墜,特別是廣島藩的港口在火災後暫時失去了轉運物資的功能,這就導致幕府軍必須另行尋找一個港口來作為替代。
這個港口不但要有停泊大型船隊,儲藏大量物資的硬體設施,而且還不能距離九州的戰場太遠。但具備這些條件的港口本就不多,而且經此一役,這樣的港口實際上都處在九州聯軍的攻擊範圍之內,接下這個任務就等於是將自己的地盤變成九州聯軍的目標。
不但收不到什麼實際的好處,反而極有可能會惹禍上身。因此被德川家綱聞訊的幾處地方,均是找了各種藉口進行推諉,不願接下幕府指派的任務。
德川家綱對此憤怒不已,但又沒法對具體的人治罪,只是後勤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這討伐之戰也就沒辦法繼續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