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芒認為難民的這種觀念,很可能是受到了某些特定宣傳手段的影響。這些傳聞能夠在大明民間廣泛散播,是否有海漢的宣傳機構在其中運作,那也難說得很。
但無論如何,顯然是有成千上萬的人已經選擇了相信這樣的說法,將海漢控制區作為了逃避戰亂的目的地。
而這些難民去到東海大區之後,其中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當地得到一份生計,就此定居下來,然後逐漸演化為海漢的國民。可以說這場仗還沒開打,海漢就已經收穫了大量的人口。
西芒不禁想到,如果海漢在這場戰爭中取勝——這當然是極大機率會出現的狀況,屆時大明這邊必定會有更多的人口主動遷去海漢控制區定居。
畢竟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天性,相較於海漢所表現出的強大國力,又能有多少人會一直忠於一個垂垂老矣的遲暮帝國呢?
西芒看著官道上同時在北上和南下的軍隊與難民,這可不正是兩國國力此消彼長的最好體現?
能夠以觀眾的身份,親眼見證一個帝國的逐漸落幕,這或許也算是一種特別的幸運。
“西芒大人,我們該走了。”
聽到副官的提醒,西芒這才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此次海漢軍出征,也一如既往帶上了一批外國軍事觀察員,西芒便是其中之一。
對於這項工作,西芒早就是輕車熟路了,在行軍途中也會見縫插針地找石迪文聊上幾句,以更多地瞭解海漢的作戰計劃。
剛才停下來與這些難民閒聊了半天,石迪文已經在數里之外了,西芒必須得儘快趕上去才行。
他倒不是石迪文的跟屁蟲,而是不想錯過了從石迪文這裡釋出的每一條軍令。
一直以來,西芒都篤信一個觀點,想了解一支軍隊,就得先了解指揮官。最近幾年西芒很少隨海漢軍出征,也難得有機會見識石迪文這樣的高階將領指揮作戰,這將有助於他了解海漢軍的現狀。
西芒知道,如果他日葡萄牙不得不在戰場上面對強大的海漢軍,自己的這些見識經歷,或許就將成為左右戰局走勢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