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
石迪文打算讓幾個兒子先對東北亞的國際局勢和原大明統治區的社會狀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然後安排他們進入官場實習幾年,之後再去三亞進修相關的學問。
這樣的安排大概與三亞那邊的做法有些不太一樣,比如此次造訪浙江的這些年輕人,據石迪文所知,都是在唸完書之後便直接進入官場任職,如今在海南島做了幾年官之後,才開始以執行公務的名義被安排外出遊歷。現在還很難說哪種做法效果更好,但石迪文堅信自己對兒女的安排更合乎自家的實際情況。
從楊運發來的電文中看,這些年輕人在舟山定海港逗留期間,似乎表達了一些對自己比較負面的看法。當然這些言論並非在公開場合發表,所以倒也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楊運那邊也已經作了安排,讓知情人不得對外洩密。
石迪文明白楊運在擔心什麼,這些年輕人對遷都一事的看法,當然有可能是受其父輩影響,甚至是直接轉述其父輩的觀點。如果是那樣的話,或許執委會里有一些人對石迪文有不太好的看法,這當然有可能會影響到他未來的仕途,甚至是東海大區的局勢走向。楊運作為他一手栽培的屬下,自然會對此比較緊張。
對於這些年輕人的到來,石迪文原本不想做什麼特別的安排,太熱情會顯得諂媚,太冷漠又可能會被理解成敵意,不管他主動採取怎樣的態度,都有可能得到負面的解讀。什麼都不做,以不變應萬變,反而有可能是最穩妥的辦法。
石迪文也想看看這些年輕人到了浙江之後,是否會主動來拜會自己,他們所表現出的態度,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們父輩的態度。而且相比於執委會的那些老狐狸,這些年輕人理應更好應付一些,石迪文也不需要花費太多工夫去跟他們玩勾心鬥角,往來試探的把戲。
當然對於楊運的用心,他還是要給予肯定。當下擬了一封簡短的回電,讓楊運不要驚動對方,小心監察其動向便是。他的這個決定,倒是與楊運在舟山所下達的指令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