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因為通商力度還不夠大,開放港口還不夠多,政策還不夠開放,導致利益不均。
不均總比斷他們財路好。
這樣的海盜不可怕,更何況大明也不是沒有可用的水師,就讓他們先從護衛艦開始訓練,沒倆月就能練出一身本領來——前提是沒掛掉。
全國有十幾萬錦衣衛呢,不拿出來用,讓他們長蛆生事?
得到了皇帝應允,林重陽就有了主心骨,決定去忽悠葉斌和沈君瀾。
誰知道,林重陽的升職認命倒是先下來了。
升官
這實在是出乎眾人的意料, 京察的時候林重陽的官職沒變, 修完了《仁宗實錄》也沒變, 現在突然就升職了。看來有人說以後翰林院可能不走京察之路,一切皆出自皇帝意思, 是很可能的。
原本林重陽正在工部和藍琇以及諸位主事們商量造船事宜, 他想看看現成的造船圖紙,然後適當加以改進, 爭取讓船隻更加實用, 功能更加有針對性。
結果就聽見工部的小吏急匆匆地跑進來, “林修撰, 錦衣衛讓林修撰趕緊回翰林院接旨。”
林重陽一聽才連忙踩了腳踏車趕回去,頒旨一般都在最後一重院子的正堂, 有現成的香案。沒想到頒旨的居然是曾經見過的那位馮太監, 當年去萊州府頒御賜神童金牌給他的那位,這幾年不見,他居然還是那副樣子, 一點都沒變老。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翰林院修撰林承陽庚戌年甲榜第一名狀元,少年天資、博學多才,任職以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為君分憂,為民生息,修撰先帝實錄有功,賜白金五百兩、母織金文綺、紗羅各二十匹, 今擢升林承陽為翰林院侍講,兼詹事府左中允,特命入東宮為太子及諸皇子日講先帝實錄及皇明祖訓。欽此!”
聖旨倒是念得清清楚楚,沒有一點含糊的地方,全然不似當年。
領完聖旨,跟馮太監致謝寒暄幾句,然後將他那群人送出去,林重陽還有點暈乎乎的。
“恭喜林侍講!”
“林大人官運亨通,六年後再升學士,可喜可賀啊!”
蔡康卻道:“只怕林大人以後還有更重要的差事呢。”
家裡有門路的都知道他說這話不假。
如果接下來林重陽的升職方向是翰林院侍講學士,那就不必還兼著一個詹事府的左中允。
雖然詹事府原本是為了皇后和太子事務特意設定的機構,可因為皇帝跟太子的微妙關係,太子的老師基本都是皇帝直接任命,基本不讓詹事府官員直接負責,免得太子周圍形成了獨立不受控制的勢力跟皇權成為競爭之勢。
由此詹事府的權力就被剝奪。
所以後來詹事府這個文官機構的職位基本就成為了一些前途風光官員們的中間轉遷之職。
若是皇帝想要重用某個品秩低的官員,但是又不能升遷太快避免打眼惹人非議,就會讓他在詹事府中轉一下。
當然,也有那種不受待見的,直接趕去詹事府待個九年也是有的。
因為翰林院、詹事府在京察之前也有慣例,是要任滿九年才會升調的,也就是說沒有皇帝的破格任用,老老實實一個職位呆滿九年再想著挪動吧。
所以很多人在翰林院從檢討開始,做到一個侍讀,從七品升到了正六品,前後可能就需要三十年。
快的也有一年半載的,林重陽還不算快,所以並不打眼。
但是他既升任了侍講(比侍讀卻又高一層)還兼任了詹事府左中允(比右中允又高一層),這分明就是為了要升任中級官員而準備呢。
所以他們推測林重陽下一次升職只怕就在四五品了,京官就是五品,出京就可能是四品,比如某地的學政或者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