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藻在翰林院,近水樓臺,可以查閱很多書籍,多麼方便!
他越說越覺得這個計劃可行,不但他去,蔣奎也去,回去就買田莊,到時候他們可以住在莊子裡,離著京城不遠,往返也方便。
趙文成卻覺得雖然自己在家裡可以做這個那個,但是去京城卻不是那麼容易的,畢竟京城臥虎藏龍,自己不嫌棄自己,可難免會惹人非議,到時候給弟弟和林重陽添麻煩。
不過林重陽已經拿定主意也不和他爭執,只把話題拉回到趙文成的一些小發明上。
趙文成很興奮,獻寶一樣給林重陽看,“都是你說的那些原理,真的非常神奇!”
其實古代關於槓桿原理、磨擦、浮力、滑輪等都有研究,只不過很多知識都是工匠們在日常勞作中摸索出來的技巧,並沒有系統地總結起來,更加沒有上升到原理的高度。
再者表述方式枯燥難懂,容易讓人誤會,所以感興趣的人很少。
現在林重陽用簡單通俗的詞彙表達出來,每一個原理後面跟著好幾個有趣的故事,通俗易懂,趙文成這樣有天分的學起來就容易得多。
林重陽能在本科、讀研、讀博之後,還能記得這麼多理科知識,絕非偶然。
前世讀本科時期為了賺錢她同時做好幾份家教,初中高中生、文理科都有。
讀研期間有陣子混論壇,時常和人懟,不忿理工男們總是譏諷文科女沒腦子沒邏輯理科瘸腿之類的,特意拜了土木工程系一位師兄,還有中科院一位數學物理天才,惡補一段時間的理科知識,別說簡單的中學數理化,就算大學有些專業的數理化她也能說得頭頭是道,當初純粹是為了掐架懟人故作專業學的……沒想到今生還能為社會做貢獻,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
這一世記憶力格外好也有很大的關係。
他給趙文成的學習手稿指正幾處錯誤,又解答諸多疑問,把趙文成感動得直說“傳道受業解惑,師者。”內心裡,他早就將林重陽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他覺得老師這個稱呼才能表達自己內心對林重陽的尊重和特別,跟先生、宗師這些其他人通用的稱呼是不同的。
而林重陽也覺得趙文成是個思路敏捷、條理清楚的人,和他聊天自己思路也異常活躍,能湧現很多靈感,既能溫故知新還能互相啟發。
林重陽把玩著那個輪椅的小模型,對腳踏車雛形也有了靈感。
“既然我們可以用倆輪子做輪椅,是不是也可以做一輛架子車騎著代步?兩個輪子,上面一個小座位,騎著這個比坐馬車簡單省地方。”
沒有橡膠、車鏈這些都不要緊,畢竟最初的腳踏車也沒有這些,那時候連轉向裝置都沒呢。
他不需要萬事俱備,只需要挑頭將這個模型做出來,高手在民間,那些有著精湛技藝的大匠們一定可以推陳出新,很快就能改進設計出更好的產品來。
趙文成一聽就有興趣,讓小廝拿軟泥來捏模型,木雕模型麻煩,軟泥捏要快,直接在爐子裡一燒就好。
林重陽則拿了炭筆在白麻紙上畫線稿,有過硬的素描功底,畫樣稿還是很有幫助的。
趙文成的線稿圖就是跟他學的,不過林重陽只教過他簡單的,其他的就是趙文成自學成才。
兩個木輪子,用一條木凳連起來,初期可以沒有腳蹬和鏈子,但是轉向一定要有,否則只能直來直去的很危險。
坐凳設計得也要舒服一點,免得關鍵部位受傷。
他跟趙文成描述了一下這腳踏車要如何騎,很尷尬地是現在只能坐在上面兩隻腳在地上交替蹬,類似於滑冰。
兩人商量了一會兒,趙文成笑道:“看起來比做輪椅還簡單一些。”他說了一下,句句都指在關鍵處。
厲害了趙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