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秦向河面露喜色看來,他搖了搖頭,往東邊示意下,後便領頭走過去。
轉過劇院大樓,東側不遠,是一條又陡又短的階梯折道。
轉下去,眼前豁然,多出一個狹長暗仄的小巷子,小汽車是甭想進來,否則立馬能將這條青石板路給堵死。
路兩旁全是小平房,櫛比鱗次,更顯巷子狹窄,平房後,則是一處處陳舊的住宅。
意外的,就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殘破的巷子,此刻卻擠滿了人。
每間平房,幾乎都是一間鋪面。
各類消費小商品,什麼鞋帽店,賣紙筆文具的,賣舊書磁帶的等等,品類繁雜。
而佔了絕大分部的,是各種口味小吃店,其中還有數家看起來稍大點的特色飯店。
秦向河之前看過資料,許是拍攝角度問題,只是模糊一條蓋滿破舊房子的巷子。
也標明瞭有小攤販商鋪,卻遠不如親眼看的直觀。
“以前,這裡只是一片荒地。”
唐爸爸領著秦向河,從接踵摩肩的人群中往前擠,嘴裡則不停的介紹著。
“……後來大劇院開張,一些小商小販,就偷摸把攤子擺到這裡。等後來政策允許了,來大劇院這邊的人,早習慣了逛這邊買上點小吃小喝什麼的,加上大劇院前面地方太小,這些人就懶得搬過去。”
“起初,在這擺攤的,基本都是劇院職工家屬。算是發福利吧,劇院籌錢在這修了十幾二十間平房,充當小鋪面。後面附近的商販也過來,就越修越多,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巷子。
這裡靠近楚湖師範大學,巷子盡頭,數百米就是通城街。
旁邊是原大劇院宿舍,正對面,則是兩大片居民住宅區。
故此,隨著這邊小吃店越來越多,種類也越來越全,甚至流傳出一種說法,說來一趟劇院這邊小巷子,可以吃遍全海沙的小吃。
於是,聞名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再後來,為做生意方便,大家就自費在平房後建房子,形成了眼前這個格局。
如今,市裡規劃建設大學城新區,這個“多餘”巷子,註定要拆遷搬離。
在此之前,市裡在西郊建了一條安置街,只是大家不肯搬。
主因是,這邊店面當初全是大劇院所籌建,後面住房,只是大傢俬自加蓋,自然沒名堂。
搬過去要交租金不說,且客流早習慣了往這邊來,開始被勸動搬過去的幾家,僅僅只熬了半個月,又都全搬了回來。
現在大劇院倒閉,計劃改成百貨大樓,巷子又是大劇院催生的。
那這棘手問題,市裡就甩給要接手的白雲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