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的誕生和未來。
而她一點一點見到可行性的出現,心中充盈著成就感, 哪怕搬資料都感受到無比的快樂。
比起鍾珂的輕鬆愉快,律風顯得沉默許多。
他快速翻看了新雲江大橋的抗震結構,發現裡面採用的抗震設計,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容易學習。
因為,它是一座跨江橋。
雖然同樣身處地震帶斷層區,但是江水的浮力,借給這座橋樑天生的助力,讓設計師們在橋墩抗震上,採取了飄浮式體系。
「這個橋的抗震,不適合用在烏雀山上。」
律風很快否定了參考新雲江大橋的抗震技術,轉頭調出電腦裡國院涉及橋樑專利的清單。
清單分門別類,總結出來了國院設計的橋樑特性。
都是他依照著檔案館裡每一座橋樑的名字,在論文庫裡翻出來的。
然而,並不是每一種都能恰到好處的,解決他的設計需求。
律風經驗不夠,只能邊學邊做。
只有在這時候,他才覺得僅僅研究過29座國院橋樑的自己,是多麼的淺白無知。
他合上新雲江大橋資料,抱起剛剛鍾珂才送進來的檔案,說道:「我再去查一查,還有兩座橋的資料可以參考一下。」
說著,他抱著檔案往外走,鍾珂愣了愣,也跟上去幫忙。
橋樑分院設計過的橋樑,位處環境普遍複雜。
地質惡劣、氣候多變成為了每一座橋的標準配置,他翻看其中任何一座大橋,都會發出由衷的讚嘆。
他不過是學習前人的技術,進行實地改良。
可他手上資料裡儲存的這些橋樑,每一座都是前無古人的開拓性創造。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