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橋樑都肩負著無數人的期望,它的誕生甚至可能是建設團隊歷經幾年、幾十年、幾個世紀的使命。
吳贏啟不相信律風不知道自己的天賦所在。
像這麼優秀的建築師,不可能沒有優秀的導師進行指引。
他等著律風結束了對圖書館的簡略闡述,困惑而直白的問道:「你為什麼不繼續在建築設計方面發揮特長,而是選擇了橋樑?」
他的問話令律風一愣。
準備這場面試的時候,律風設想過面試官們會問的各種問題。
關於橋樑的、測繪的、吃苦耐勞的,律風也做好了相應的回答準備。
可他沒想過,會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曾經令他掙紮了數個日日夜夜的「為什麼」,經過他尊敬的老師開導,才幫助他確定了真正想要前進的方向。
也許在幾年前,面對這樣的問題,律風無法回答,仍舊會感到迷茫。
現在,他卻如釋負重地笑出來,平靜的說道:「因為我在回國之前,老師對我說——
「單一的建築,改變的是一座城市的風貌,以及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對故土的記憶。
但是橋樑和道路,改變的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聯絡,也給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階層的人們,帶去更多的可能性。」
「我選擇的,不只是橋樑,還有橋樑存在的『可能』。」
律風的未來,原本有過另外一條完美的職業規劃。
成為著名建築事務所的一員,建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享受更多的名譽和讚美。
然而,當他站在橋樑分院的面試講臺上,他才清楚地意識到:
他喜歡和同樣黑髮黑眼的人表達自己思想,喜歡和一群專注於橋樑的建設者探討設計和規劃,也喜歡和這些趣味相投的設計師們,一起探索橋樑的可能性。
律風說:「我學習建築設計,想看到的不是一棟孤獨美麗的建築物拔地而起。
而是一座座橋樑連線道路,貫通每一片孤島,為這個國家創造更多的『可能』。」
第8章
吳贏啟聽過太多年輕人的口號。
那些初出茅廬、剛入社會的年輕人,總是懷著一腔熱血,願意為國奉獻、不求回報。
然後,隨著工作日復一日的枯燥,生活年復一年的打擊,他們的鬥志會漸漸消磨,被社會的陰暗面侵蝕,最終忘記了自己的激情昂揚,異常脆弱地喪失信心。
甚至,走上另一種極端。
他本該瞭然平靜的面對律風的「選擇」,波瀾不驚地讓會議進行到提問環節。
但是,吳贏啟面對那雙堅定不移的眼睛,竟然覺得——
也許,律風不會輕易動搖自己的信念。
因為他的圖書館設計,展現出了他驚人的建築天賦,有眼睛的人都知道,他的天賦在哪裡。
可這麼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依然選擇回到祖國,放棄了建築設計,轉向研究曲水灣大橋,設計出了一座預算不過七千萬的越江橋。
僅僅是為了一種「可能」。
吳贏啟清楚的知道,律風不是一時興起,更不是花言巧語。
他為自己的話語所付出的努力,全都凝聚在了越江橋的資料裡。
橋樑設計並不是什麼輕鬆的描圖工程。
即使擁有曲水灣大橋成功的先例,也不是誰都可以輕輕鬆鬆複製三角鋼型支撐。
擺在吳贏啟面前的這些資料、圖表,比起任何鏗鏘誓言都要真實。
會議室安安靜靜,似乎都被律風的話說得沉默深思。
吳贏啟遲疑片刻,終於重新說道:「作為橋樑分院的院長,我十分歡迎你加入我們設計院,成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