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風和眾人在工程作業船上,觀看新聞播放的菲律賓情況。
肆虐的利蘇過後,裡可島損失慘重,數萬人流離失所,死亡人數持續攀升。
國家設計院、建設集團送出去的援菲基建隊,在裡可島沒有負責的專案,但是他們所在的建設工程,大面積受到洪水影響,發回來的訊息佔滿了會議室所有人的工作群。
前線受災的程度,比新聞播報裡展現得更加嚴重。
赤黃洪水淹沒了低矮樓房,竟然找不到一座高樓矗立,只剩下殘垣斷壁。
失去住所的百姓漂浮在洪水之中,用木板托起自家孩童。
而面對這樣的景象,菲律賓只能宣佈進入「重大災難狀態」並且尋求國際援助。
中國不遠處的鄰國,落後得毫無抗擊超強颱風的能力。
居民房屋、商業樓宇毀於一旦,北部正在遭受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洪水災害。
律風見到新聞之中,一掠而過的救援場景。
沒有先進的直升機、沒有迅速神勇的衝鋒橡皮艇。
更沒有可靠的人民子弟兵。
普通民眾在這樣的天災面前,全憑自救,然後匯聚到人頭攢動的避難所,等候國際援助。
會議室沉默地響著新聞播報。
對講機時不時傳來檢查完畢的匯報聲音。
菲律賓情況如此慘烈,身為中國人更加能夠感同身受。
中國建國後的重大災難,成為了一代傳一代的記憶,無論生活如何富裕,都會被這幅慘不忍睹的景象喚醒。
瞿飛嘆息一聲,「菲律賓有很多中國建設的專案,也沒逃過這次颱風。我們肯定是會派出救援隊的。」
「救援歸救援,老百姓還是太慘了。」翁承先搖了搖頭,在核實地圖上勾畫了一下,「今晚我們一定要完成跨海橋的加固工作,全國都盯著南海隧道呢。」
立安港小風小雨不斷,建設中的南海隧道,還是第一次經歷這麼大的考驗。
律風熬了一整夜,在工程作業船和跨海大橋之間來來去去,反覆用儀器檢測每一稜六方三角。
他這樣的行為有些多此一舉。
跨海大橋的材質是全世界最穩固的碳鋼,六方三角格欄支撐起的橋體,絕不可能出現任何的問題。
但是,他腦海里揮之不去菲律賓的慘狀。
他最初做六方三角格欄設計,是為了迎接兇猛的浪湧、狂風。
而不是讓一道恐怖得摧毀陸地的颱風透過。
律風會忐忑。
即使跨海大橋擁有全中國最為先進的建造技術,從腳底的海上平臺到橋頂的尖角,都從實驗資料裡顯示它們能夠在16級颱風中安然無恙。
也揮不散他心中的害怕與恐慌。
因為,利蘇將要刮過的不止是南海隧道,還有寶島重建中的橋樑建築,以及立安港整片寬闊城市與村莊。
跨海大橋深入南海的最後一段加固結束。
為了防止造成危害,工程師們拆除了平時施工搭建的臨時平臺與扶梯,放回工程作業船,準備返航。
可律風依然站在甲板上,眺望遠處颱風將來的方向。
本該熹微的晨光斂去蹤影,變得陰沉無比,預示著那道恐怖颱風即將進入南海。
「回船艙吧,颱風要來了,我們得快點返航。」
翁承先的聲音,清淺地從律風身邊傳來。
「翁總工。」律風看著身邊的老人,問道:「您遇見過這麼強的颱風嗎?」
他一貫溫和的笑意,不見了痕跡,只剩下眉心深重的皺紋。
「遇見過。」翁承先扶了扶眼鏡,「96年我在廣東造橋。那時候我們技術還沒現在這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