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二年八月十五。
隨著朱缶與胡厲一齊下鋤,百年草場迎來了它們最後的時光,相信用不了多久,牧場就能變為良田。
宋應星作為朱威親封的安民使,入駐蒙明省,主管一切蒙漢事宜,也主管農事。
新紀二年九月初二,工部一行人,由徐光臨帶領抵達寧夏。
新紀二年十月初五。
一聲巨響,好似天崩地裂。
在煥土堡附近的賀蘭山脈餘脈,開始採石挖礦。
大基建計劃,正式開始。
新紀二年十一月十二。
第一批水泥,經寧夏水泥路,送往陝西,徐希帶領兵士五千,流民三十萬,開始沿著官道鋪設新的水泥路。
這條路,首先通往榆林,之後入咸陽,而後到潼關入洛陽。
而第二條水泥路,則是從洛陽一路南下,經湖北入湘西,再連四川江西。
至於南方諸省,因為水路發達,通陸路的需求不太急切,放到了第三批。
同一時間,由京城通往寧夏的水泥路,也正式動工,一路往寧夏走,一路下河北入河南,在洛陽交匯。
之後在洛陽往東,入山東等地。
寧夏段的總指揮是徐光臨,京城段的總指揮,明面上是左光斗,實際上是朱常瀛。
朱常瀛的處置方案沒有公之於眾,但是因為朱由校的力保,加上朱常瀛自去王爵,也就留下了一條命,現在暗地裡,依舊主持研究院。
不過他在研究院中的權力大大受限,一切發明製造,都在朱威的監視下進行。
此時京城研究院中。
朱常瀛還是坐著輪椅,朱鎮那一刀,傷了朱常瀛腎臟,雖說性命無虞,但是傷了根本,現在已經無法長時間站立。
朱常瀛面上是一張輿圖,非常大,長五米,寬三米五,各省份下屬的州府縣都標記的清清楚楚,各地的地形地勢,也有詳細標註。
現在這輿圖上面,有三個明顯的點,分別是寧夏,北京,洛陽。
這三地呈三角形相連,並且由這三點往外延伸出數條細線,沿著山河地勢彎曲纏繞,溝通著大明北方重要城市。
這些細線,就是大基建計劃中的水泥路計劃。
此項計劃能夠吸收流民七十萬之多。
由戶部核算,若是全部完成,花費物資人力合計銀兩兩千三百萬之多。
這等大手筆,在大明二百多年中,從未有過。
朱常瀛對著對面的左光斗笑道:“左閣老,咱們以前的那些工程,在這個工程上,有些小打小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