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傢伙又追上來。”
“如今在府學,變成我追他了。”
蔡豐嵐說得搖頭晃腦,忍不住湊近書去看。
他的近視好像越來越嚴重了。
紀元不由得想到數科高夫子的靉靆,還有蒙師趙夫子也需要眼鏡。
不知道府城的靉靆要多少錢一幅,如果能賺夠錢,就給趙夫子買一副用。
紀元翻了頁書。
律法許多東西很拗口,也許跟之前修訂的法律還有衝突,必須都吃透了。
接下來的時間裡。
紀元就在主科,輔科的教室裡來回走。
府學的氣氛也一日比一日嚴肅。
鄉試要來了。
三年一次的鄉試,真正決定秀才們命運的時候來了。
想當年,黃夫子考上舉人之後,幾乎立刻有了幫自家縣令申辯的機會。
可想而知,舉人的身份到底如何。
讓學子們激動的是,京城派下來官員們來了!
以監臨官為首的京城大員們來了!
他們由皇上直接任命,前來做鄉試的主考!
這些大員們一來,也證明建孟府今年的鄉試正式拉開序幕!
他們當中,李勳訊息最是靈通,畢竟他在府學時間久些。
晚上大家一起吃飯時,李勳道:“按照以往的慣例,主考官由皇上欽點,多半是翰林院的大員。”
“今年也不例外,是翰林院的御史中丞,也兼任禮部下儀制侍郎。”
這是妥妥的實權官員,約莫是三品大員,在朝中也很有分量。
怪不得學子們那樣緊張,知府,學政他們嚴陣以待。
好像人已經到了,下榻地方是專門接待上級官員的園子。
之前有人說,知府會讓紀元一同去迎。
這次沒有喊他,也不知是何原因。
不過他們來了之後,不再喊朝中的官職,以監臨官徐大人為首,只稱呼為監臨官。
此舉也是證明鄉試的重要性。
之前也曾說過。
相比童試來講,鄉試才是正經的科舉考試。
在朝廷規定的選士流程裡,都是從鄉試開始算起。
而朝廷的重視程度也非同一般。
三年一次,為朝廷選拔人才,不可不重視。
甚至有人道,朝廷以此待士為正途,縉紳以此自待為榮幸。
只有科舉,才能讓群心胥服,私議不聞,野無遺賢。
為了網羅人才,朝廷是下了大功夫的!
“鄉試越來越近,我這心也說不上來的緊張。”李勳嘆氣,說著又道,“說起來,咱們縣的同窗們也要到了,三年一次鄉試,所有秀才都會來的。”
李錦主動道:“安排他們食宿的事就交給我們吧,你專心備考即可。”
李勳也不推辭,讓他們還去劉家酒樓就行,他之前打過招呼的,再去就是確定人數。
聽到這些話,鄉試似乎就在眼前。
八月初七的鄉試,下面的秀才們肯定會早點過來。
紀元他們回棲巖寺休息的時候,就看到來趕考的秀才。
他們多是風塵僕僕,為的就是接下來的考試。
一直到七月二十三,紀元他們收到縣學信件,大家會在七月二十五到達。
算下來就兩日時間。
這也還好,跟大家想得差不多。
但正榮縣的秀才人數,著實讓眾人一驚。
正榮縣來考試的秀才,竟然有六十八人之多。
這比童試來的人還要多啊?
李錦詫異:“童試才來十幾人,但秀才會有那麼多?我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