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92(1 / 2)

要開始了。

方才看到百官上朝的場景,再看到百官退朝。

這場景讓新科進士們心潮澎湃。

自己以後,也能上朝嗎?

自己以後,也能穿著這樣的官服嗎?

他們距離人上人,似乎只有一步了。

站在最前面的紀元坐到位置上,其他人一一跟上。

身為會試第一,他的位置都跟旁人不同。

幾乎所有讀卷官都會從他身邊路過,卷子剛放下來,便有人好奇,會試第一的紀元,會如何下筆。

殿試的唯一題目,策問。

他要如何答?

今年的殿試策題是皇上親自出的。

要說殿試的題目,不管皇上,還是文武百官,還是這些讀卷官,其實對新科進士們,沒有什麼太大期待。

但凡上過班的人都知道。

學到的東西,跟上班要用的東西,基本是兩碼事。

而學到的東西,跟實際要運用的知識,更是差別極大。

所以策問出題,基本就是看看他們文章結構如何,想法如何。

要說實際的建議?

朝中吵三個月都吵不明白的事,問這些還未做官的人?

想什麼呢。

今年的策問題目,讓拿到試卷的殿試考生們精神一振,隨後汗流浹背。

對策,首先要看清楚策問題目。

而這策問題目,實在是太過詳細,而且跟他們息息相關。

不對,跟沒考中進士的考生息息相關。

他們雖然已經是進士,但身份立場一時間還未能轉換,這會忍不住擦頭上的汗。

可紀元細細看來,其實跟他們這些進士也是有關係。

因為皇上那麼長一段話翻譯下來。

其中心思想便是,如今的科舉取士有些僵硬,科舉一年一年上來的人才那麼多,好位置就那麼多,所以這些人要怎麼用。

如何使用人才,這也是常見的議題之一。

這也是科舉制度規範化以後,朝廷面臨的問題之一。

一個是,以經義取士,學的都是儒家道理,真正做事,卻不好說。

二是,一年年的童試,三年一次的鄉試,會試,官員真的太多了。

在村裡,會覺得秀才珍貴。

到縣城也就算了,縣城裡覺得舉人最厲害,而那些舉人在府學裡,也是一抓一大把。

現在到了京城。

好傢伙。

大家都是進士。

這滿朝文武,又有幾個不是進士?

其中對比武舉也是一樣。

如今太平盛世。

武舉不開也就那麼回事。

皇上為什麼不在意?自然因為不是緊要關頭。

單看以鄔人豪那種天賦,武將那邊都不怎麼在意,便知道了。

位置就那麼幾個,在意你了,那我家的人怎麼辦?

這些在後世總結下來的弊病,當朝人不是看不明白,是 不好解決。

首先,科舉制度肯定值得肯定。

在普及教育,以及選士公平上,已經相對來說做得很好。

如今所謂的僵硬化,也是科舉完全壓制其他學科所致。

但凡稍微給其他學科鬆快一些,比如數學,天文,農業,都會飛速發展。

紀元可太相信其他學科老師們的潛力跟能力。

比如府學數科的高夫子,他的能力,可是完全被埋沒了。

即使如此,他從未停止自己的研究。

就像開放武舉,給武營,鄔人豪他們一個舞臺一樣。

給高夫子他們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shanyang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