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了。
應該忙得過來?
種田最重要的幾件事。
土地, 肥料,種子,灌溉。
每一樣拿出來, 都能長篇大論, 寫著作等身的文章。
當地情況, 紀元已經很瞭解了。
土地, 灌溉,乃至肥料,都在慢慢發展。
如今,終於輪到種子了。
要說從古至今的農業發展,已經幾千年的歷史。
如今常見的糧食,在最開始的時候, 也不過是雜草一般。
經過長年累月的馴化,終於有了大家熟悉的模樣。
紀元一直認為滇州府發展潛力巨大,就是因為本地植物的多樣性,以及氣候的適宜。
這樣的氣候, 也為接下來的育種, 提供絕對有力的支撐。
前兩年還好, 紀元還覺得慢慢發展也不錯。
估計是距離自己離任時間不到兩年,他只覺得事情緊急起來。
正好指揮使張將軍過來,再加上鎮南關也有了新知州。
即使寧安州大部分事情,劉同知都應付得過來,他乾脆守在官田附近,只恨不得在附近搭個小屋住裡面了。
以前大家想找紀知州, 還不知道他去哪忙了。
現在只要提起來, 便道:“紀知州肯定在官田附近啊。”
而他身邊,除了柴烽之外, 鄔人豪被調到張將軍身邊,張將軍也是喜不自勝,覺得找到一個得力的助手。
安大海更是不見人影,他現在儼然是附近幾地牲畜專家,直接提高本地牲畜養殖的水平。
紀元面前站著的,基本都是當地厲害的老農,以及負責官田的小吏。
這些官田的小吏們只覺得壓力極大。
您堂堂一個知州,為什麼親自來種田啊。
看看您身上的光環,您不覺得這樣做屈才了嗎?
外面不都說,讀書人傲氣得厲害,您怎麼不一樣啊。
特別是剛被調過來的官吏們,每次看到他們知州大人,他們紀狀元穿著短打,擼起袖子幹活,就覺得沒眼看?
您都是讀書都讀到頂峰了。
這樣不覺得有辱斯文嗎?
無意間被紀元聽到,紀元也只會說一句:“怎麼?你不吃飯?”
吃啊,但不種啊。
君子農夫各司其職,我們靠才能做事,吃糧食並不覺得愧疚。
可這話根本說不出來。
才能?
跟紀知州比?
他們也配?
一來二去,本地官員竟然養成務實的性子。
沒辦法,誰讓當地長官就是這樣的性格。
紀元道:“稻種的培育,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高產不用說,還要穩產,就是要穩定,適應性強。”
“品質也選較好的,生長週期儘量縮短。”
紀元說完,官田小吏跟五六個老農齊齊往後仰。
紀元自己都頓住了。
他怎麼回事,方才說的話,也太像一個惡劣的甲方了啊。
還是既要又要那種甲方。
可在糧食上,他確實既要又要。
這五六個老農,以當地田老農為首,他心直口快:“沒有那麼好的事。”
“其實其中送來的稻穗,有好幾個還不錯,顆粒飽滿,一畝地好好伺候,能到四百斤。”
那是要好好伺候才四百斤。
官田不缺水不缺肥更不缺力氣,所以才能伺候得這樣好。
普通人家呢?
便是再辛勤的百姓,也會有疏忽的地方。
這種種子真的推廣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