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聯絡得有多緊密。
還聽了本地許多帶著玄幻色彩的傳奇故事。
他們的喜怒哀樂,紀元都聽了,記了。
一座座大山,都是一群人的生活。
而寧安州的知州府衙,終於有人住了。
知道紀大人成為知州,還要住在這裡面,許多人提前過來幫忙打掃。
特別是染坊的人。
染坊多為女子,做出來的布料絢麗美麗。
紀元的刷膠環節,讓這份美麗能保留很久很久。
別看寧安州現在染坊已經有了規模。
但誰都知道,這不過是個剛開始而已。
本地衣料的色彩無與倫比。
再加上他們這樣好的染色技術,整個天齊國都會為之傾倒。
另一部分,則是聽說這件事後,正好來城裡採買的村民們。
哎,還提這些做什麼,紀知州的事情,就是他們的事。
要問一句,知州具體管什麼?
一般人解釋不出來,只好答:“什麼都管,整個寧安州都聽他的。”
這個回答,絕對會讓大部分人都滿意。
好啊!
他們就喜歡聽紀元的。
要說最後一部分人,卻是大家都想不到的。
是寧安州以外的。
他們主要是滇州府各地的鞋商。
他們聽說寧安州做出防水的鞋子之後,立刻找了過來。
這鞋子!
他們買了!
為什麼?
就怕寧安州的膠底鞋規模做出來,那他們就完了。
就像寧安州的染布一樣,迅速席捲整個滇州府。
可他們來了之後才發現,寧安州本地並不打算把生意獨攬。
他們說自己只生產鞋底,然後再賣一種塗在鞋面上的塗料。
具體怎麼做鞋,做什麼款式,只看鞋子商人們自己。
放到現代來說,寧安州只負責產業鏈上的一環,而且是最核心的技術。
其他的東西,全都“外包”出去。
既能保持自己家的競爭力度,還能讓大家都有口飯吃。
再知道,這樣的規矩,也是新任知州囑咐的。
就憑這一條。
別說給紀知州打掃房子了,就算給他蓋一座,大家都願意的。
提到這件事的時候,紀元只在私底下同劉同知道:“這樣一來,就會有更多鞋子商人過來。”
“他們來一趟不容易,都不會空著手,肯定會帶些物資前來兜售,他們能多賺點錢,咱們也能有更豐富的物資。”
就像現代的貨車,輪船一樣。
如果跑了空車,那等於淨賠錢。
一來一回都拉貨,才是合理的。
來寧安州做買賣的商人們也一樣。
跋山涉水來一趟,必然要帶點物資的。
所有經濟跟發展都要流動起來。
其實寧安州的情況,並非真的貧窮,或者如何落後。
本地至少能吃飽,甚至去山裡採果子都有吃不盡的果子。
落後也談不上。
以紀元的眼光來看,本地梯田已經很不錯了,自己也只是做了後世的最佳化。
本地缺的是交流。
染坊的意外成功,讓紀元再次確認這一點。
要不是染坊的布料,成功吸引更多布料商人過來。
他們本地的物資不會像今年這般豐富。
不會買什麼物資,都要看木材商人們的臉色。
現在寧安州幾十個寨子,基本都預訂了鴨苗,開春之後,不少來做買賣的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