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歲的小年輕能做出什麼好菜。
到時候他做不來,還不是得自己上陣。
可沒想到對方一出手就這麼利索,讓她越發按捺不住。
她過去在單位就愛指手畫腳。
如今到了自己“最愛”的做飯領域,怎可能袖手旁觀。
“你這樣不對,蔥怎麼能直著切呢?得斜著切啊。”
“哎喲喂小祖宗,你到底會不會做飯,焯過水的排骨要衝洗乾淨!”
“你想幹什麼?紅燒排骨,紅燒排骨哪有這麼做的?”
“天哪,你快住手吧,排骨哪有煸炒這麼久的!”
張大姐喋喋不休,根本停不下來。
若非胡領導在一旁拉著,她這會兒又得搶著掌勺了。
楊泰安見狀,忍不住湊近。
“這阿姨也太能嘮叨了,難道不知道你是專業的?”
“理她幹嘛,外行指導內行是最無知的體現,即便你說得對,她也有千百種方式抬槓。”
楊泰安想了想:“這不是網上那些鍵盤俠嗎?”
東方新點點頭:“嗯,有點那個味道。”
“天哪,你不放大蒜瓣嗎?”
“聽我的,加蒜,味道更好,我那本書上就這麼寫的。”
“別用生抽啊小夥子,要用味極鮮,雖然都是醬油,但味道更佳,我們家現在都不買生抽了!”
“等等!別加水,現在還早,你到底懂不懂做飯啊!”
“你瞧著吧,這菜做出來肯定沒法吃!”
“你咋就不聽呢,我的廚藝可都是照著菜譜學的。”
“跟你說,我家的菜譜堆滿了三個櫃子,專業廚師都是這麼幹的!”
“你聽不見我說話嗎?你這小夥子怎麼回事啊。”
張大姐的語調越來越激昂,尖厲的聲音就像刀片劃過玻璃。
但東方新彷彿充耳不聞,依舊有條不紊地烹飪著。
中華廚藝的技法本就沒有固定的標準。
每位廚師都會根據自己的習慣對工藝有所調整。
就像西紅柿炒蛋。
有人主張先炒蛋再炒西紅柿。
也有人偏好先炒西紅柿再炒蛋。
還有人樂意一起炒,圖個簡便快捷。這一切都是根據各地口味的不同,對烹飪方法做的適當變化。
如果硬要死板地照著食譜,丁點不差地去做,跟別人不一樣就算錯,
那中華廚藝過了一萬年也甭想進步了。
你是南方人,難道就非得說粽子加糖就是天大的不對?
你是北方人,就得宣稱甜豆花狗都不理?
按習俗、風味、習慣調整烹飪技巧,這是當廚師的基本要求。
而張大媽,顯然是那種把食譜當聖旨,還喜歡指手畫腳的型別。
只要有一點跟她記的不一樣,你就是大錯大錯。
這種人,你越搭理她,她越來勁。
最好的法子就是別理她,自己該咋做咋做。
但這樣一來,張大嬸反而更氣急敗壞了。
我都告訴你專業的做法了,你居然不聽我的?
我張大嬸活了四十多年,做的飯比你這輩子吃的鹽都多。
做菜這事兒上,我肯定是對的吧。
我說的雖然算不上真理,但肯定比你理解的正確多了!
張大嬸嘀嘀咕咕,臉上全是不滿。
“你們這些孩子就是不懂事,大人的話也不聽!”
“不見棺材不掉淚,現在的年輕人都這樣嗎?”
“小夥子,知道現在排骨多貴嗎,用了這麼多排骨要是做砸了,不就白白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