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她高興,再者,如今診出來,臘月前後差不多就坐穩了。
長公主打賞從不小氣,剛巧又趕上臘八、逢小年、大年,並在一塊,年節裡能得好些賞銀,多采買些年貨,熱熱鬧鬧過個年,多好呀!
方氏寡居,平日在府裡走動少,卻很敏銳地從來問安的壽安那兒品出了端倪。
她看破了,也沒有與壽安說,只私下與洪嬤嬤說了句“挺好的”。
她沒有給蔣仕豐生個兒子,但只要寧國公府的榮光在,蔣氏一門就會香火繁盛。
這個家,先是靠著蔣仕煜,後來靠著蔣慕淵,往後就要靠著蔣慕淵的兒子。
世襲罔替的寧國公府,能一代傳承一代,多好的事兒呀。
十月的京城,不缺熱鬧,也不缺喜事。
在孫宣的一力推行下,遠地封王、邊關主將的子嗣陸陸續續抵達了京城。
雖是質子,但他們的吃穿用度樣樣要符合身份,亦不是軟禁,反倒是天子腳下游一遊。
這些少年人之中,大部分從未到過京城,看著與家鄉截然不同的京城景緻,又有孫宣安排的人手陪同,趁著還未入冬,各處玩耍。
同時,來年是三年一次的春闈年,各地考生紛紛入京,他們結交同科,暢言朝事,想要以文采、以見解迅速在學子中脫穎而出,若能叫朝廷要員注意到自己的才華,那更好不過了。
熱鬧的東街、富豐街,是這兩批人都不會錯過的地方。
在如此熱鬧之中,符佩清在母親、弟弟的陪伴下抵達京城,住進了清平園。
符廣致當然也想親眼看愛女出閣,但他是鳳陽知府,朝廷催漕,他必須配合,因而先前就遞了摺子上來,終依照聖上的要求,留在鳳陽。
符佩宣已入了東正書院,他功課極好,便在是人才濟濟的東正裡頭,也能排得上名號。
此番前來,山長、先生們考量頗多,既然是考生雲集京城時,符佩宣與他們交流亦是不錯的學習,總歸他年紀還小,不緊著半月一月的。
長姐嫁了,父親因公缺席,做弟弟的再不去,那多可惜呀。
孫恪那麼精明一人,對婚事又極其上心,宮裡結親的嬤嬤們何時出發、又是何時返程,他一清二楚,因而前腳符家人從渡口上岸,後腳小王爺就收著信兒了。
可他沒有去長亭那兒等候,亦不打算去清平園外張望,哪怕心裡跟貓爪兒撓似的,孫恪都記得永王妃與他說的話。
</div>
</div>